非洲有時被稱為“母親大陸”,因為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有人居住的大陸。人類和人類祖先在非洲生活了超過 500 萬年。
非洲是第二大大陸,以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為界。它幾乎被赤道一分為二。
非洲的自然地理、環境與資源、人文地理可以分開考慮。
“非洲”這個名字的由來引起了學者們的極大爭議。大多數人認為它源於腓尼基人、希臘人和羅馬人使用的詞語。重要的詞包括埃及詞 Afru-ika,意思是“祖國”;希臘詞 aphrike,意思是“沒有寒冷”;和拉丁詞aprica,意思是“陽光明媚的”。
許多因素影響著非洲陽光明媚的氣候。赤道幾乎將大陸一分為二。氣候帶位於這條線的兩側,就好像它是一面鏡子一樣,熱帶潮濕氣候更接近赤道,而乾旱條件更接近熱帶。
然而,這種氣候對稱性被非洲不平等的形狀所擾亂。該大陸狹窄的南部區域比膨脹的北部區域受海洋因素的影響要大得多。非洲的北半部更加干燥和炎熱,而其南端更加潮濕和涼爽。
氣候與農業
氣候因素極大地影響了非洲的農業,這被認為是非洲大陸最重要的經濟活動。農業僱傭了非洲大陸三分之二的勞動人口,貢獻了每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20% 至 60%。GDP是一個國家一年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重要的農業氣候區包括熱帶濕地、稀樹草原、沙漠、地中海和高地。
赤道、幾內亞灣和馬達加斯加東部海岸沿線出現熱帶潮濕天氣。全年氣溫保持在攝氏 27 度(華氏 80 度)附近。年降水量從內陸 152 厘米(60 英寸)到沿海地區的 330 厘米(130 英寸)不等。非洲熱帶潮濕地區的重要作物包括車前草、菠蘿、咖啡、可可和油棕。(這種棕櫚樹的油是非洲的主要食用油,與北美的橄欖油或玉米油一樣熟悉。)
熱帶草原條件發生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這裡的溫度比熱帶潮濕地區更涼爽,變化也更大。年降水量在 50 到 152 厘米(20 到 60 英寸)之間。稀樹草原的旱季可持續長達六個月。重要的稀樹草原作物包括木薯(與馬鈴薯有關)、花生、辣椒、秋葵、茄子、黃瓜和西瓜。非洲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小米和高粱都在這裡種植。
沙漠條件發生在非洲北部,尤其是撒哈拉沙漠和薩赫勒地區。溫度範圍從最熱的日子的 54° 攝氏度(130° F)到最冷的夜晚的冰點。年降水量從不超過 25 厘米(10 英寸),有些地區多年不下雨。重要的沙漠作物包括棗椰樹和棉花。
地中海氣候條件發生在非洲的極端北部和南部海岸。這些地區氣溫溫和,夏季乾燥,冬季多雨。重要的農作物包括無花果、橄欖、橙子、西紅柿、洋蔥和大蔬菜,如捲心菜和花椰菜。
高原條件發生在非洲的最高海拔地區,特別是在埃塞俄比亞高地。這裡的溫度比周圍的低地要低得多。降水取決於山體相對於含水風的方位。重要的高原作物包括紫花苜蓿、馬鈴薯和小麥。
林業和漁業
林業,即森林中樹木和其他植被的管理,是非洲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平均而言,森林產品佔非洲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6%,超過任何其他大陸。這是非洲豐富的森林覆蓋的結果,人均森林覆蓋面積為 0.8 公頃(2 英畝),而全球為 0.6 公頃(1.5 英畝)。在森林覆蓋面積最大的非洲中部和西部,森林部門對 GDP 的貢獻率超過 60%。
林產品的出口,特別是紅木和奧古木等高檔木材的出口,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這些木材主要分佈在剛果盆地國家——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加蓬和赤道幾內亞——那裡有茂密的雨林。例如,Okoume 佔加蓬砍伐樹木的 90%。這些木材一般出口到日本、以色列和歐盟。桃花心木和奧古木用於製造從家庭到樂器再到輕型飛機的各種物品。
然而,非洲的森林部門受到非法採伐和某些樹種過度採伐的困擾。桃花心木和奧古木的許多物種都瀕臨滅絕。專家認為,過度採伐最終會破壞森林棲息地。為取代砍伐樹木而種植的樹苗生長速度不夠快,無法定期收穫,這些樹木繁衍生息的雨林棲息地正因農業和發展而遭到破壞。
今天,非洲在開發其森林以充分發揮其經濟潛力和保護這些自然景觀免受過度開發之間左右為難。例如,中非森林委員會監管非洲的林業部門並促進剛果盆地雨林產品的可持續利用。該委員會創建了僧伽三國景觀保護區,該保護區覆蓋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超過 100 萬公頃(240 萬英畝)的雨林。
非洲漁業為超過 1000 萬人提供收入,年出口額達 27 億美元。非洲在其所有海洋沿岸以及內陸都有漁業。例如,五大湖和尼羅河支持巨大的淡水漁業。
海洋漁業對非洲的許多沿海國家都很重要。西非是世界上經濟最重要的漁區之一,2000 年生產了 450 萬噸魚。納米比亞和南非也是海水魚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每年出口 80% 至 90% 的魚。東非國家厄立特里亞、吉布提、索馬里和肯尼亞在紅海和印度洋擁有完善的漁業。鯡魚和沙丁魚等小魚是非洲海岸線上最常見的捕獲物。然而,較大的魚,如金槍魚、鱈魚、鱈魚和黑線鱈,是最有利可圖的。
非洲廣泛的內陸漁業包含 3,000 多種魚類,佔全球內陸魚類產量的三分之二。與海洋漁業不同,非洲內陸漁業的漁獲物不出口。它幾乎全部在非洲大陸消費,是人們蛋白質攝入的主要來源。
非洲的五大湖支持該大陸最大的內陸漁業。維多利亞湖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淡水漁業,每年生產超過 50 萬噸魚,價值 6 億美元。尼羅河鱸魚是一種重達 45 公斤(100 磅)的珍貴漁獲物,尼羅河羅非魚是維多利亞湖的主要商業魚類。
就像林業部門一樣,非洲的漁業部門也遭受過度捕撈的困擾。結果,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一些沿海地區的魚類資源減少了多達一半。正在實施非洲漁業夥伴關係(PAF)以加強非洲的漁業部門。PAF 將專注於更嚴格的法規和環境管理。這些過程將增加漁業收入並促進海洋和內陸魚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採礦和鑽井
非洲是重要金屬和礦產的主要生產國。非洲國家出口的金屬包括用於生產核能的鈾;鉑金,用於珠寶和工業應用;鎳,用於不銹鋼、磁鐵、硬幣和可充電電池;鋁土礦,一種主要的鋁礦石;和鈷,用於彩色顏料。
非洲最賺錢的兩種礦產資源是黃金和鑽石。2008 年,非洲生產了約 483 噸黃金,佔世界總產量的 22%。南非幾乎佔非洲黃金產量的一半。加納、幾內亞、馬里和坦桑尼亞是其他主要的黃金生產國。
非洲主導著全球鑽石市場。2008 年,非洲大陸生產了全球 55% 的鑽石。博茨瓦納、安哥拉、南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納米比亞是非洲最大的鑽石生產國。
不幸的是,鑽石業引發並資助了幾次非洲衝突和內戰。來自這些地區的鑽石被稱為衝突鑽石或血鑽。
2002 年,聯合國創建了金伯利進程證書計劃 (KPCS),以認證來自無衝突來源的鑽石。KPCS 還旨在防止鑽石銷售為戰爭提供資金。不符合 KPCS 要求的國家不允許與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進行貿易。在過去十年中,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科特迪瓦都曾在某個時候被驅逐。
非洲是精選石油和天然氣礦床的所在地,這些礦床可用於能源和燃料。2007 年,非洲大陸的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 12.5%,天然氣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 6.45%。尼日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安哥拉主導著非洲的石油工業。非洲大陸的石油勘探顯著增加,許多國家都希望成為首次生產者。
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也與國內衝突有關。在尼日利亞,自 1990 年代初以來,游擊隊就襲擊了石油基礎設施並從管道中偷走石油。這些群體,主要是少數民族,說外國石油公司在保留大部分財富的同時剝削了他們的勞動力。他們還指責過時的設備嚴重污染了空氣、土壤和水資源。這種污染導致可耕地和魚類資源的損失。然而,這些游擊隊的嚴厲行動也增加了污染,因為他們損壞了設備。由於許多公司被迫關閉,這些襲擊還減少了生產和當地收入。
建築環境
非洲的自然資源經濟對非洲大陸的建築環境或人造建築物和結構做出了巨大貢獻。最大的工程項目和城市地區與水、石油和礦產等資源的生產和貿易直接相關。然而,就像上面描述的資源經濟一樣,非洲的基礎設施管理不善,政府監管效率低下。
非洲擁有許多工程奇蹟。阿斯旺大壩是埃及阿斯旺兩座水壩的綜合體,在世界第三大水庫納賽爾湖中捕獲了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阿斯旺高壩是兩座水壩中較新、較大的一座,每年發電量超過 100 億千瓦時,足以滿足該國約 15% 的需求。
阿斯旺大壩綜合體調節尼羅河的洪水並儲存農業用水。大壩建成後,雖然農田增加了 500%,但土地肥力卻下降了。營養豐富的淤泥無法在尼羅河谷蔓延,因為它被困在納賽爾湖中。
南非約翰內斯堡郊外的 Driefontein 金礦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礦之一。該礦由八個豎井組成,深度可達地下 3,352 米(11,000 英尺)。其中一個豎井正在被挖深至約 4,115 米(13,500 英尺),使其成為世界上最深的礦井。這些極端的深度使 Driefontein 的採礦作業變得異常危險,這裡是該行業員工死亡記錄最差的地區之一。
顯示非洲增長不平衡的兩個城市地區是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和南非的約翰內斯堡。這兩個大城市都有獨特的經濟引擎,有利於增長。同時,由於這種增長,每個人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拉各斯是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人口約 1020 萬。拉各斯的增長速度是美國紐約市或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 10 倍。聯合國估計,到 2015 年,拉各斯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特大城市之一。
拉各斯是尼日利亞的商業和工業中心,其國內生產總值是任何其他西非國家的三倍。拉各斯位於石油資源豐富的幾內亞灣,毗鄰尼日爾三角洲,是石油開採、精煉和出口中心。這座城市與油價的漲跌息息相關,造成了極端財富和貧困的循環。
拉各斯不受管制的增長創造了一個龐大而混亂的城市景觀。來自尼日利亞農村的貧困移民湧入這座城市尋找經濟機會。住宅區人滿為患,每個房間平均有六個人。貧民窟社區正在迅速發展,佔領了附近的潟湖和湖泊等不適合的地區。拉各斯遭受缺水、衛生服務差和交通繁忙的困擾。政府機構和城市開發商發現難以跟上拉各斯的快速增長。
約翰內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大都市人口超過 700 萬。約翰內斯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不位於河流、湖泊或海岸線上。這座城市圍繞著位於礦產豐富的山脈上的黃金和鑽石工業而發展。
雖然採礦業務在約翰內斯堡逐漸失去重要性,但大多數採礦公司仍將總部設在那裡。這些公司和其他製造業的財富和貿易得到了非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 JSE(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的支持。因此,約翰內斯堡已成為非洲大陸的金融中心。
就像拉各斯一樣,約翰內斯堡不受監管的發展也導致了某些基礎設施問題。在過去的四十年裡,約翰內斯堡的內城希爾布羅一直飽受規劃不善和投資不足的困擾。Hillbrow 以高失業率、貧困和犯罪率高而聞名。約翰內斯堡的官員正試圖通過對 Hillbrow 市中心企業的再投資來解決這些問題。
約翰內斯堡的居民通過參與世界上最大的非正規經濟之一來彌補該市的高失業率。非正規經濟有時被稱為黑市。在非正規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交換不徵稅,也不向政府提供資金。約翰內斯堡的大量人口,主要是移民,已經成為不為任何官方實體工作的只收現金的供應商。這些非正規經濟活動給勞動和商業監管帶來了明顯的問題。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業、他們賺了多少錢或如何賺錢的情況下,追踪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變得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