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文萊位於東南亞,與南中國海和馬來西亞接壤,在地理上被馬來西亞劃分為兩個互不相連的部分。文萊面積為 5,770 平方公里(2,228 平方英里),總海岸線為 161 公里(100 英里)。相比之下,文萊的面積略小於特拉華州。文萊的首都斯里巴加灣市位於該國的東北海岸。
人口
2000 年 7 月,文萊人口估計為 336,376 人,增長率估計為 2.17%。2000年出生率為千分之20.81,死亡率為千分之3.39。
人口普遍年輕,14 歲以下的佔 31%,65 歲以上的僅 3%。2000 年,男性的預期壽命估計為 71.23 歲,女性為 76.06 歲,總人口的預期壽命為 73.58年。到1995年,全國人口識字率較高,達到88.2%,其中15歲以上男性92.6%,女性83.4%能夠讀寫。
馬來人占文萊人口的 62%,華人佔 15%,土著人佔 6%,其他族群佔 17%。伊斯蘭教是文萊的官方宗教,穆斯林占人口的 67%。大約 13% 是佛教徒,基督徒佔 10%,其餘 10% 是有土著信仰的人。
釣魚
魚是當地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捕撈、水產養殖和海產品加工在內的漁業部門在 1998 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0.5% 左右。1996 年,文萊銷售的魚和蝦中有 60% 以上是進口的。政府希望發展漁業,包括捕撈船隊和魚類加工廠,並將外國合資企業視為獲得資金和專業知識的途徑。政府認為,該行業可能成為重要的出口收入來源和雇主。文萊於 1983 年宣布了 200 海裡的漁業限制。
林業
由於文萊的大部分城市人口和石油和天然氣帶來的財富,森林的使用受到了限制。目前,文萊約 80% 的土地被森林覆蓋,其中近 60% 為原始土地。1998 年,林業僅佔經濟總量的 0.3%。政府致力於保護森林的重要環境、生物技術和其他經濟和社會功能,並希望開發其作為旅遊勝地的潛力。因此,每年限制在 100,000 立方米的伐木,僅限於滿足當地需求,嚴禁採伐木材出口。
行業
石油產品
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是文萊經濟的支柱。1998 年,石油和天然氣部門對 GDP 的貢獻率估計為 34%,並主導出口。1998 年原油和部分精煉石油估計佔總出口的 39%,天然氣佔 49%。文萊是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世界第十四大產油國;它的天然氣產量居第四位。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只僱用了總勞動力的一小部分(1995 年為 5.2%)。1993 年初,儲量估計為 14 億桶石油和 3200 億立方米天然氣。自 1988 年以來,政府一直奉行國家資源枯竭政策,旨在保護資源並繼續探索新領域。
文萊殼牌石油公司(BSP)是最大的石油開採公司。它在文萊擁有7個海上油田和2個陸上油田。文萊政府與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是該公司的平等股東。另一家重要的石油勘探公司是 Jasra-Elf,這是一家一直在積極勘探海上碳氫化合物並取得一些發現的合資企業。
文萊的液化天然氣 (LNG) 年銷售額目前接近 600 萬噸。液化天然氣是與石油出口一樣重要的收入來源,其中大部分由 3 家日本公用事業公司購買:東京電力、東京燃氣和大阪燃氣。大約 10% 的液化天然氣用於國內消費。
在 1997 年區域經濟危機之後,加上對 1998 年油價下跌的擔憂,文萊政府意識到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不能再局限於勘探、鑽探和出口。它現在的目標是在文萊發展碳氫化合物產品產業。
建造
建築業是文萊第二重要的產業,1998 年貢獻了 6.6% 的國內生產總值。該部門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支出。事實上,該部門的發展是政府增加對開發基礎設施項目(如政府辦公室、醫院、學校、清真寺、住房、消防站和體育設施)的投資的直接結果。
受 1997-98 年區域經濟危機的打擊,私營部門的建設項目幾乎崩潰。政府將基礎設施項目的開發支出削減了 50%,從 1999 年的 9.5 億美元減少到 2000 年的 5.5 億美元。因此,預計該部門的增長將緩慢。
製造業
製造業僅占文萊經濟產出的一小部分。它對 GDP 的貢獻從 1980 年的 0.8% 增加到 1998 年估計的 3%。主要的大型工業包括食品和飲料加工、服裝製造、水泥生產和預製混凝土結構的生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2000 年的數據,文萊正在建立 23 個工業基地。食品加工和家具製造被指定進一步發展,而瓷磚、水泥、化學品、膠合板和玻璃被政府認為具有發展潛力。
服務
旅遊
在 1990 年代中期之前,訪問文萊的唯一遊客是在那里工作的外籍人士的親戚和朋友。有幾個因素阻礙了旅遊業的發展:獲得酒精的機會有限;首都的住宿費用很高;首都以外的住宿和交通不可用;對這個國家的普遍看法是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然而,文萊確實提供自然和文化景點,政府現在正積極推動旅遊業,將其作為經濟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府斯里巴加灣市是一座整潔、乾淨、現代的城市。那裡的文化景點包括蘇丹宏偉的宮殿、文萊博物館、馬來科技博物館和奧馬爾阿里清真寺。Kampung Ayer 是一個擁有數百年曆史的 28 個水村,建在文萊河的高蹺上,Jerudong 公園是靠近都東的休閒中心。大片熱帶雨林地區已被指定用於淡布隆國家公園等地的生態旅遊。然而,不發達的交通和住宿設施仍然是旅遊業發展的障礙。
1996年文萊有703,300名外國遊客,其中大部分來自馬來西亞鄰近的沙巴和砂拉越地區。澳洲聯儲往返澳大利亞航班的乘客越來越多地在首都停留。2000 年被指定為“訪問文萊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EC) 會議在文萊舉行,證明對文萊旅遊業的推動作用。
零售
直到 1980 年代後期,文萊的零售業還不是特別成熟。除了當地市場,只有咖啡店、雜糧店、華人超市和幾家中餐館。1986年,日本百貨集團八佰伴在文萊開設了第一家百貨公司。自 1995 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商店來到文萊,包括 Body Shop,以及快餐連鎖店麥當勞、必勝客和肯德基炸雞。新的蘇丹基金會商店綜合體現在位於斯里巴加灣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