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布隆迪是中非的一個內陸國家,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以東,盧旺達以南,坦桑尼亞以西。它的面積為 27,830 平方公里(10,745 平方英里),略小於馬里蘭州。布隆迪首都布瓊布拉位於坦噶尼喀湖畔,靠近該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界。
人口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估計 2000 年布隆迪人口為 697 萬,年增長率為 2.5%。2000 年出生率為每千人 40.46 人,而死亡率為每千人 16.44 人。預計到 2015 年人口將達到 1037 萬,到 2050 年將達到 1694 萬。1999 年,只有 9% 的布隆迪人生活在城市棲息地,這是非洲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地區之一。大約 67% 的布隆迪人是基督徒,主要是羅馬天主教徒,而 23% 的人持有某種形式的土著信仰,10% 的人是穆斯林。
布隆迪大約 99% 的公民是 Rundi(或 Barundi)並講基隆迪語。基隆迪語和法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民族包括胡圖人(85%)、圖西人(14%)和特瓦人(1%)。由於胡圖族和圖西族之間以及不同圖西族之間的衝突,該國經歷了大規模的難民移民。許多人逃往鄰國盧旺達、坦桑尼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希望避免暴力。2000 年淨移民率估計為每 1,000 人 7.43 人。
布隆迪的人口非常年輕,47% 的人年齡在 14 歲或以下,只有 3% 的人年齡在 65 歲或以上。隨著年輕的一半人口成長為成熟和繁殖,布隆迪已經很高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260 人(每平方英里 100 人),預計將達到危險水平。然而,艾滋病流行的可怕死亡人數可能會阻礙這種人口增長。
據估計,1999 年有 39,000 名布隆迪人死於艾滋病,所有 25-29 歲的人中有 30% 是 HIV 陽性。全國艾滋病毒感染率為11.32%。這種疾病的社會和經濟成本很高。例如,艾滋病導致的死亡時間較長,需要大量的關心和關注。結果,許多可以就業的人口(主要是女性)轉而為垂死者提供長期護理。此外,到 1999 年,布隆迪因艾滋病造成的孤兒估計達到 230,000 人。
行業
布隆迪的工業非常有限。1990 年工業部門佔 GDP 的 19%,但由於內戰造成的不穩定,到 1998 年這一比例下降到 17%。
礦業
布隆迪擁有豐富的礦產儲量。到 2001 年,黃金、鎢和錫石(錫礦石)已小規模開採。一個黃金儲備估計含有 60 噸金礦石。據估計,世界上約 5% 的鎳儲量位於布隆迪境內,鈾、鉑和釩的儲量相當可觀。由於政治不穩定、該國的內陸地位以及有限的基礎設施,這些高利潤的礦藏中有許多仍未受到影響。
製造業
製造基地位於布瓊巴拉。1992 年出口達到 1100 萬美元的高位,到 1997 年製造業出口下降到 100 萬美元。製成品的進口大大超過出口,1992 年進口額為 5500 萬美元,1997 年降至 3300 萬美元。
布隆迪經濟中的一個關鍵製造業部門是啤酒釀造。1996 年,所有政府稅收收入的 40% 僅來自 1 家啤酒廠,即荷蘭和政府所有的公司 Brarudi。由於通貨膨脹上升,Brarudi 在 1998-1999 年期間虧損。高通脹導致用於製造啤酒的原材料進口價格上漲。由於轉嫁給消費者的價格上漲,1999 年的銷售額下降了 10%。該國生產的其他產品包括軟飲料、香煙、肥皂、玻璃、紡織品、殺蟲劑、化妝品、水泥和一些農業加工。
服務
布隆迪服務業的重要性微乎其微。信貸和銀行服務有限,零售業以小型貿易和商店為基礎。由於內戰造成的不穩定,商業服務出口從 1990 年的 700 萬美元下降到 1998 年的 300 萬美元。
旅遊
儘管布隆迪有很多可以為遊客提供的東西,例如稀有的野生動物、美麗的綠色山地景觀、國家公園以及通往非洲最大的湖泊之一(坦噶尼喀湖)的通道,但可怕的屠殺和遊蕩的民兵對遊客構成了相當大的威懾。1992 年,在政治危機爆發之前,有 86,000 名遊客抵達布隆迪(大部分來自非洲和歐洲),到 1996 年,只有 26,670 人進入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