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大西洋西部的亞洋盆地,位於北緯 9° 和 22° 以及西經 89° 和 60° 之間。範圍約為 1,063,000 平方英里(2,753,000 平方公里)。南面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巴拿馬的海岸。向西是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伯利茲和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北靠古巴、伊斯帕尼奧拉、牙買加和波多黎各的大安的列斯群島;東邊是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南北鏈,由島弧組成,從東北部的維爾京群島延伸到東南部委內瑞拉海岸附近的特立尼達。在加勒比海的邊界內,古巴南部的牙買加是眾多島嶼中最大的一個。
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一起被錯誤地稱為美洲地中海,因為它與地中海一樣位於兩個大陸大陸之間。然而,在水文和氣候方面,加勒比海都不像地中海。加勒比海的首選海洋學術語是安的列斯加勒比海,它與墨西哥灣一起形成中美洲海。加勒比海已知最大的深度是古巴和牙買加之間的開曼海溝(巴特利特深海),低於海平面約 25,216 英尺(7,686 米)。
地質學
加勒比地區的地質年齡尚不確定。作為中美洲海的一部分,據推測它在古生代(即大約 541 至 2.52 億年前)與地中海相連,然後隨著大西洋的形成逐漸與地中海分離。覆蓋加勒比海海底以及墨西哥灣的古代沉積物厚度約為半英里(約一公里),上層代表中生代和新生代(約 2.52 億年)的沉積物以前到現在)和下層大概代表古生代和中生代(大約 541 到 6600 萬年前)的沉積物。已經確定了三個沉降階段。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盆地沒有變形。中美洲海顯然在第一階段結束之前與大西洋分離。在第二階段結束時,發生了輕微的翹曲和斷層,形成了 Aves 和 Beata 山脊。產生巴拿馬地峽和安的列斯弧的力量是垂直的,導致沒有最終的水平運動。沉積物床傾向於在盆地中部呈拱形,並隨著接近陸地而下沉。較年輕的新生代地層(在過去 6500 萬年中形成)通常是水平的,是在變形發生後鋪設的。
海底現有的沉積物覆蓋物由深盆地和海溝中的紅粘土、隆起的球藻軟泥(一種鈣質海洋沉積物)以及海脊和大陸斜坡上的翼足類軟泥組成。粘土礦物似乎已被亞馬遜河和奧里諾科河以及哥倫比亞的馬格達萊納河沖刷下來。珊瑚礁環繞著大部分島嶼。
生理學
加勒比海分為五個海底盆地,每個海底盆地大致呈橢圓形,由水下山脊和隆起相互隔開。這些是尤卡坦、開曼、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格林納達盆地。其中最北端的尤卡坦盆地被尤卡坦海峽與墨西哥灣隔開,尤卡坦海峽位於古巴和尤卡坦半島之間,地台深度(即盆地之間的海底山脊的深度)約為 5,250 英尺(1,600 米)。南部的開曼盆地與尤卡坦盆地被開曼海脊部分隔開,開曼海脊是一個不完整的指狀海脊,從古巴南部延伸到危地馬拉,在某一點上升到地表以上形成開曼群島。尼加拉瓜隆起,一個寬闊的三角形山脊,地坎深度約為 4,000 英尺(1,200 米),從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延伸到伊斯帕尼奧拉,承載牙買加島,將開曼盆地與哥倫比亞盆地分隔開來。哥倫比亞盆地與委內瑞拉盆地被貝塔山脊部分隔開。這些盆地由水下的阿魯巴峽谷連接,深度超過 13,000 英尺(4,000 米)。Aves Ridge 在其南端不完整,將委內瑞拉盆地與小格林納達盆地隔開,後者以安的列斯群島弧為界。
地下水通過兩個門檻進入加勒比海。這些窗台位於維爾京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之間的阿內加達通道和古巴和伊斯帕尼奧拉之間的迎風通道下方。Anegada Passage 的門檻深度在 6,400 到 7,700 英尺(1,950 到 2,350 米)之間,而迎風航道的門檻深度在 5,250 到 5,350 英尺(1,600 到 1,630 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