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角,巴拿馬和委內瑞拉之間的加勒比海,巴拿馬和厄瓜多爾之間的太平洋接壤,形狀像一個奇怪的梨,頂部薄。哥倫比亞面積為 1,138,903 平方公里(439,733 平方英里),海岸線總長 3,207 公里(1,993 英里),分佈在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之間。東與委內瑞拉接壤,東南與巴西接壤,西南與秘魯和厄瓜多爾接壤,西北與巴拿馬接壤。哥倫比亞的面積在拉丁美洲排名第五,是美國的九分之一,大約相當於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總和。首都波哥大,
在地形上,哥倫比亞分為 4 個區域:中部高地、加勒比低地、太平洋低地和哥倫比亞東部(安第斯山脈以東)。在這個多樣化的地理環境中,一個重要的特徵是 3 條高山鏈(山脈)將這個國家從南到東北切開。
人口
在拉丁美洲,哥倫比亞的總人口排名第四,人口密度排名第十。2000 年 7 月,其人口估計為 3968 萬,高於 1975 年的 2540 萬。2000 年的出生率為每千人 22.85 人,而死亡率為每千人 5.73 人。預計 2000 年至 2015 年間的年增長率為 1.6%,預計到 2015 年人口將達到 5320 萬。
二戰結束時,哥倫比亞的人口增長急劇加速,到 1960 年代達到每年 3.2% 的峰值。1951 年哥倫比亞的人口為 1150 萬,到 1973 年翻了一番,達到 2290 萬。從 1960 年代後期開始,年人口增長率急劇下降,以至於在 1973 年至 1985 年期間,人口增長率僅為 2%。這一下降部分是由於在 Lleras Restrepo 政府 (1966-70) 期間啟動的控制政策的結果。哥倫比亞是少數幾個將計劃生育作為官方政策並將其納入發展計劃的拉丁美洲國家之一。
人口分佈極不均衡。大約 94.5% 的人口集中在 42% 的領土上,主要分佈在安第斯山脈以及馬格達萊納河和考卡河谷地的高原和盆地,這些河流在該國西半部由南向北流動。大約 58% 的領土,主要是東部 9 個部門(行政單位,很像省),只佔人口的 5.5%。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溫帶和涼爽地區的中部高地,其餘的則居住在加勒比低地。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前往哥倫比亞的遊客對該國的社會和經濟變化感到震驚。人口爆炸伴隨著從農村向大中城市的大量遷移,這導致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根據 1938 年的人口普查,30.9%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鎮。到 1951 年,這一比例增加到 38.7%,並繼續急劇增加,到 1985 年達到 67.2%。到 1980 年代中期,城市增長鞏固了從以農村為主的經濟向城市經濟的轉變。根據 1993 年的人口普查,首都波哥大的人口為 5,399,000。其他主要城市是西部安蒂奧基亞省的麥德林(2,556,000 人);卡利(2,064,000),波哥大西南;和加勒比地區的巴蘭基亞(1,329,000)。
哥倫比亞是所有南美洲國家中最西班牙化的國家之一,儘管純西班牙血統的人僅佔人口的 20%。混血兒(白人和土著美洲印第安人的混合體)佔 58%。混血兒(非洲裔和白人的混合)佔人口的 14%,而非洲裔僅佔人口的 4%。zambos(非洲和美洲印第安人混血)佔哥倫比亞人口的 3%。
哥倫比亞是一個主要由年輕人組成的國家,63% 的人口年齡在 15 至 64 歲之間,32% 的人口年齡在 14 歲以下,5% 的人口年齡在 65 歲以上。
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哥倫比亞人移民的強烈趨勢。移民的兩個主要目的地是美國和委內瑞拉。直到 1980 年代末,大多數移居美國的移民都是專業人士,這代表了相當大的人才流失(當有才華的專業人士由於國外更好的薪酬和生活條件而離開本國時)。然而,在 1990 年代,移民的構成還包括不太合格的專業人員。移民到委內瑞拉也是一個主要的人口現象。據估計,非法居住在委內瑞拉的哥倫比亞人的數量在百萬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間。如果考慮合法移民,該鄰國可能有多達一百萬的哥倫比亞移民。非法移民幾乎無法控制,因為邊界漫長而開放,哥倫比亞人與委內瑞拉人沒有區別。在 1990 年代,由於委內瑞拉的經濟問題,這種趨勢已經減弱。總體而言,哥倫比亞的移民問題不僅是其他地方更好的經濟機會的結果,也是該國普遍不安全的結果。
行業
礦業
自 1970 年代以來,哥倫比亞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採礦業的擴張,主要包括石油生產和煤炭,但也包括黃金和祖母綠等有價值的寶石。哥倫比亞的石油產量最近一直在下降,2000 年的石油產量為每天 700,600 桶(桶/天),比上一年減少了 125,000 桶/天。該國的儲量估計約為 26 億桶,但潛在儲量要高得多。哥倫比亞的主要石油出口市場是美國,2000 年為 332,000 桶/天。生產主要位於安第斯山麓的 Cusiana 和 Cupiagua 油田以及靠近委內瑞拉邊境的 Cano Limón 油田。英國石油公司在 Cusiana 和 Cupiagua 擁有主要業務,而 Cano Limón 油田則由美國的 Occidental 運營。
哥倫比亞石油勘探和開發的所有外國投資必鬚根據投資者與國家石油公司 Ecopetrol 之間的利潤分享聯合合同進行。面對美國石油公司在合同和稅收要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增加勘探和生產的興趣,帕斯特拉納政府通過放寬合同條款做出回應。
哥倫比亞生產世界上 90% 以上的祖母綠;它是南美第二大黃金生產商和拉丁美洲最重要的煤炭生產商。煤炭儲量估計在 120 億至 600 億噸之間,約佔拉丁美洲總儲量的 40%。重要的生產水平始於 1984 年,達到 4,000 公噸,到 1993 年躍升至接近 13,000 公噸,1997 年躍升至接近 28,500 公噸。不包括石油產量,從 1992 年到 1996 年,採礦業相對下降,伴隨著下降就業人數接近 20,000 人。
製造業
哥倫比亞的經濟格局在過去 40 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明顯的例子是 20 世紀末製造業的變化。工業製造是多種多樣的。據 DANE 稱,到 2000 年,最重要的產品包括基礎化學品(53 億比索)、飲料(35 億比索)、製粉和穀物加工(30 億比索)、煉油(29 億比索)以及紙漿、紙張和衍生產品(21 億比索)。儘管生產的重要比例用於國內市場,但其中一些產品的相對複雜程度可以通過它們的出口程度來衡量。2000 年製成品佔所有出口的近 40%,其中化學品和紡織品名列前茅。
製造業主要位於首都區的安蒂奧基亞省、考卡省,在較小程度上位於大西洋沿岸的巴蘭基亞省。該部門的就業人數為 588,681 人,約佔經濟活動人口的 20%。
1990 年代許多貿易壁壘的降低有助於精簡哥倫比亞的工業,大多數部門設法保持與其他拉丁美洲競爭對手的競爭力,從而增加了對這些國家的出口。
建築業是哥倫比亞最大的就業部門之一,在過去 2 年中一直非常活躍,共有近 7,000 家公司。然而,從 1998 年到 2001 年,它受到經濟衰退和信貸緊縮的嚴重打擊。
服務
金融服務
哥倫比亞擁有廣泛的銀行業。據 DANE 稱,它在 1995 年佔 GDP 的近 16%,顯然是最重要的服務活動。它由作為中央銀行的共和國銀行領導。從事金融服務的公司約有1700家,其中老牌銀行37家,投資公司30家,股票和債券經紀公司近70家,還有少量的租賃和房地產租賃。有17家長期和發展性金融機構,包括國有工業發展研究所。自 1970 年代以來,政府在金融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銀行不願為煤炭開發等風險較高的項目提供長期貸款承諾,
這些公司中最大的 6 家持有該行業所有資產的 86%。1980 年代中期,銀行系統出現危機,迫使政府將一些陷入困境的國內銀行國有化。它還創建了金融機構擔保基金(Fondo de Garantias de Instituciones Financieras),作為乾預或重組那些急需支持的金融機構的權力。到 1980 年代末,政府制定了私有化計劃,第二階段在 1990 年代末進行。
旅遊
旅遊業在該國是一項相對較小的活動。1997年,哥倫比亞入境游客119.3萬人次,創匯9.5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1980 年相應的數字是 3.57 億美元,占出口的 6.7%,因此 20 年旅遊業對經濟的貢獻略有下降。如果算上旅館和旅行社,到1997年參與旅遊的人數只有2.37萬人。大多數旅遊活動集中在大西洋沿岸的卡塔赫納、聖瑪爾塔和巴蘭基亞等城市。遊客主要被海灘和歷史遺跡所吸引。作為殖民時期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的一部分,沿海城市保留了這一遺產的很大一部分。
零售
商業部門在大多數城市地區都非常重要,儘管經歷了 1998 年至 2000 年的經濟衰退,但多年來它已經實現了實質性的現代化。根據 DANE 的最新調查,到 1997 年,超市、“大賣場”和商場近8.4萬家,銷售額28.7億比索。這些數字在 2000 年下降到 74,000 名就業人員和 20.2 億比索的銷售額。主要銷售領域是食品、服裝和藥品,儘管汽車在過去 5 年中所佔份額有所增加。儘管大多數零售店以區域為基礎,但有 3 家主要連鎖店——Almacenes Exito、Vivero 和 Carulla——儘管到 1990 年代末經濟不景氣,但它們仍然保持強勁。
運輸
儘管存在地理和政治上的困難,但多年來,交通運輸已成為一項日益重要的活動,到 1997 年達到 GDP 的 8.8%。根據 Asociación Nacional de Instituciones Financieras (ANIF) 的數據,陸路貨物和旅客運輸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76%。在該部門的收入中,航空運輸佔 10%,海運僅佔 3.3%。客運佔收入的 75%,其餘為貨運。根據 ANIF,鐵路運輸的重要性在 1997 年下降到 1987 年的三分之一。
哥倫比亞的國內航空運輸市場於 1990 年放鬆管制,這一舉措導致到 1996 年國內客運量翻了一番,達到略高於 600 萬人。同年,國際客運量增加了一倍多,達到 170 萬人次。哥倫比亞還與委內瑞拉達成了一項協議,這導致委內瑞拉和波哥大之間的航班急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