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捷克共和國位於中歐。西北與德國、東北與波蘭、東南與斯洛伐克、南與奧地利相接。總面積為 78,866 平方公里(49,007 平方英里)。地形一般由連綿起伏的丘陵和一些山區組成。它的 4 個邊界總長 1,881 公里(1,159 英里),沒有海岸線。它的大小與密西西比州(48,434 平方英里)和路易斯安那州(51,843 平方英里)相當。
捷克共和國有 3 個主要地區:西部的捷剋土地、東南部的摩拉維亞和東北部的西里西亞。首都布拉格位於該國西北部。其他重要城市包括東北部的俄斯特拉發、東南部的布爾諾(摩拉維亞地區)和西部的比爾森。
人口
2000 年人口估計為 10,272,179。大約 119 萬居民,或 11.56% 的人口居住在布拉格。2000 年出生率為每千人 9.1 人,而死亡率為每千人 10.87 人,預計增長率為 0.08%。人口增長率首次出現負增長是在 1994 年。根據捷克共和國統計局的數據,預計 2010 年的人口為 1024 萬。
81.2% 的人口是捷克人,13.2% 是摩拉維亞人。此外,3.1% 的人口是斯洛伐克人。其餘人口包括羅姆人(吉普賽人)、波蘭人、德國人、西里西亞人和匈牙利人。然而,羅姆人在政治上的代表性往往不足,因為他們是游牧民族(沒有固定居住地)。大約 40% 的人宣稱自己是羅馬天主教徒,40% 的人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其餘的人主要信奉新教、東正教或其他宗教。
製造業
道路車輛是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帶來的收入明顯高於其他重要出口產品,例如電氣機械和電器以及工業機械和設備。其他主要出口產品包括鋼鐵、非金屬礦產品、紡織品、專用機械、運輸設備、家具、發電機械和橡膠製品。
由於在共產主義之後被私有化的許多製造廠都配備了過時的設備,外國直接投資對於確定哪些行業能夠在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中倖存下來極為重要。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消費品和煙草、運輸和通信(包括設備、商業和服務)、石油化工、金融和保險事務、礦產品以及電力、天然氣和供水領域。到 1999 年,已有 800 多家外國公司在捷克共和國設立了製造子公司,每家公司僱傭了 50 多名員工。
隨著對汽車行業的投資不斷增加,預計捷克共和國將成為東歐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僅次於俄羅斯和波蘭。其他快速增長的行業是電子、精密工程、環境技術和軟件開發。政府為高科技產品或機械的投資提供激勵措施,並已啟動一項計劃,以支持整個共和國的工業區發展。
捷克傳統的玻璃製造和啤酒釀造行業以玻璃製造公司 Bohemia Glass 和啤酒公司 Pilsner Urquell 和 Budvar/Budweiser 的形式在經濟轉型中倖存下來。生產運輸設備的公司,如 Tatra 卡車、Zetor 拖拉機和 Škoda 汽車,在當前的捷克經濟中仍然可見。共產主義之後繼續製造的其他產品包括有軌電車、飛機、摩托車、公共汽車和機器。
捷克共和國開采的最重要的產品是煤和鈾。煤炭主要用於取暖,而鈾則用於生產武器,大量的鈾用於出口。雖然鈾在 1989 年之前幾乎全部出口到蘇聯集團國家,但現在它的出口範圍更廣。
1990 年代後半期,中小型企業以及國內非金融企業的商業建築價格上漲。商業建築價格漲幅最大的是僱傭超過 300 人的公司(尤其是僱傭超過 500 人的公司)和外國非金融公司。這些類型結構的價格上漲表明相對於供應的需求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