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芬蘭位於瑞典和俄羅斯之間,與波羅的海、波的尼亞灣和芬蘭灣接壤。芬蘭的面積為 337,030 平方公里(130,127 平方英里),略小於蒙大拿州。芬蘭與俄羅斯的邊界長達 1,313 公里(816 英里),與挪威的邊界為 729 公里(453 英里),與瑞典的邊界為 586 公里(364 英里)。其邊界的其餘 1,126 公里(700 英里)是海岸線,不包括島嶼和沿海凹陷。首都赫爾辛基是歐洲最北端的國家首都,但它位於芬蘭南部,其 94 個城鎮中的大多數也是如此。芬蘭還包括位於瑞典和芬蘭之間的島嶼省份奧蘭。這些島嶼是地方自治的,有自己的政府,完全講瑞典語。
人口
芬蘭的人口在 2000 年 7 月估計為 5,167,486。人口增長率很小,只有 0.17%,而且總體上一直很小。芬蘭的老年人比例很高:只有 18% 的人口年齡在 14 歲以下,15% 的人口年齡在 65 歲以上。
芬蘭非常同質化。芬蘭人佔人口的 93%,瑞典人佔 6%,其餘主要由薩米人(也稱為拉普人)、羅姆人和韃靼人組成。有兩種官方語言:芬蘭語(93% 的人口使用)和瑞典語(6%)。由於北部氣候惡劣,人口集中在芬蘭南部的低地。大約 81.2% 的芬蘭人居住在城市地區,其中大約 100 萬集中在首都赫爾辛基及其大都市區。
芬蘭以前是移民的來源地(從一個國家遷出的人),現在正在成為移民的目的地(遷入外國的人)。1996年,居住在芬蘭的外國人數量為74,000人,其中俄羅斯人約佔20%,其次是擁有愛沙尼亞、瑞典和索馬里前國籍的居民。
行業
金屬與工程
金屬和工程現在構成芬蘭工業的最大部門,汽車和機械推動了 1990 年代後期的大部分增長。1999 年,機械工程和金屬製造業從業人員 187,175 人,總收入達到約 1,230 億馬克。
芬蘭在破冰船、豪華客輪和其他專業船舶的建造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僅有兩家主要的造船公司 Masa Yards 及其競爭對手 Finnyards 均由挪威公司主導。Masa Yards 於 1991 年被挪威公司 Kvaerner 收購,另一家挪威公司 Aker Maritime 於 1997 年購買了 Finnyards 60% 的股份。兩家公司都專注於造船的利基市場,這有助於他們在過度飽和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全球市場。芬蘭強有力的污染控制和其他環境法律,加上鄰國對環境的關注以及 TEKES 和其他研究機構的支持,導致芬蘭工業專注於環境技術。芬蘭在 2000 年製造了 145 萬美元的環保設備,
工業林業
芬蘭豐富的林產品是芬蘭出口工業的歷史核心,在 2001 年占出口總額的近 30%,儘管僅佔 GDP 的 2.4%。2000 年林業幾乎所有方面都出現了創紀錄的增長。總計森林產量增加了近 5%。膠合板產量增長最快——與前幾年相比增長了 8% 以上,總產量約為 120 萬立方米。鋸材產量在 2000 年增長了近 5%,達到 1330 萬立方米。紙和紙板產量達到 1350 萬噸,比 1999 年增長 4.3%。2001 年森林工業的營業額為 1000 億馬克。1998年,林業從業人員95886人。斯道拉恩索是該領域最大的集團,
電子和電子技術
1997 年,電子和電工設備行業從業人員 63,700 人,收入為 1146 億丹麥克朗,而到 1999 年,高科技產品占出口總值的近 26%。該行業的大部分增長可歸因於手機製造商諾基亞。諾基亞最初是一家紙漿和造紙企業,但在 1980 年代初期開始將其利潤投資於高科技研究,現在是世界領先的手機製造商之一。諾基亞是芬蘭工業重視研發的一個例子;1999 年,它幾乎將 9% 的營業額用於研發。然而,諾基亞是芬蘭唯一一家擁有重要市場份額的高科技公司,這與瑞典不同,瑞典擁有眾多競爭公司。這意味著這個行業的增長取決於諾基亞的命運,
化學品
1999 年芬蘭的第三大產業化學工業的價值為 560 億芬蘭馬克,佔芬蘭製造業總值的十分之一以上。化工行業專注於多個核心領域,包括用於林業、農業綜合企業和其他行業的化學品,以及油漆、塑料產品、環保產品、石油化工產品和石油產品,以及最近的生物技術產品。芬蘭強烈的環保意識不僅推動了有助於環境的化學品創新(芬蘭在 2000 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處理化學品生產國),而且推動了具有環保意識的商業實踐。1992 年,芬蘭加入了一項名為“責任關懷”的自願性國際計劃,該計劃是一項在 45 個國家開展的環境、健康和安全倡議。雖然只有 12% 的化學公司簽署了協議,但芬蘭一些最大的生產商是成員,這意味著該倡議涵蓋了 80% 以上的化學生產。成員承諾在環境保護、健康和安全方面持續改進績效,並就這些問題上的活動和成就進行公開交流。從過去 10 年員工事故率下降 60% 可以看出一些影響,而排放量在 2000 年也顯著下降。和安全,並就這些問題上的活動和成就進行公開交流。從過去 10 年員工事故率下降 60% 可以看出一些影響,而排放量在 2000 年也顯著下降。和安全,並就這些問題上的活動和成就進行公開交流。從過去 10 年員工事故率下降 60% 可以看出一些影響,而排放量在 2000 年也顯著下降。
電子行業最近的增長刺激了電子設備塑料元件和包裝的生產。1999 年,化工行業從業人員近 39,000 人,佔工業總勞動力的 9%。
食品和飲料
芬蘭食品工業是芬蘭工業在整個 21 世紀如何發展的一個很好的例子。芬蘭已開始向“功能性食品”這一利基市場擴張,研究和開發被認為具有健康益處的天然食品添加劑。其中最著名的是木糖醇,這是一種從芬蘭森林的樺木屑中提取的甜味劑,已被證明可以防止蛀牙。木糖醇可以在許多口香糖中找到,並在某些藥物中作為甜味劑。芬蘭公司 Xyrofin 是生產木糖醇的市場領導者;其前身 Suomen Sokeri 於 1972 年為木糖醇的工業製造方法申請了專利。食品和飲料行業中較為傳統的部門也以加工和精煉原材料為基礎,在 1998 年僱傭了 40 名員工,700人生產總產值493億法郎。肉類加工佔總附加值行業的五分之一以上,其次是飲料和乳製品。俄羅斯儘管經濟困難重重,但仍然是食品和飲料出口的主要目的地。1997 年,芬蘭食品和飲料行業向俄羅斯出售了價值約 3.36 億歐元的商品。
建造
建築業在 1990 年代初面臨嚴重衰退。1994 年,商業建築不到 1990 年的 25%。生產下降在 1997 年逆轉,部分原因是政府補貼旨在拯救該行業。雖然最近的經濟繁榮導致赫爾辛基大都市區的住房短缺以及對房屋建築的相應高需求,但其他地區的建築仍然很少。1997 年,建築業佔 GDP 的 5.1%,僱傭了 105,000 人,創造了 690 億馬克的收入。大部分建築工程出口到俄羅斯,1997 年俄羅斯佔建築業出口的 25%。預計建築業將繼續增長,並且有希望將其擴展到城市以外。
服務
零售和批發貿易
1997 年貿易和商業的銷售額增長了 5%,尤其是汽車、建築材料和家用電器的採購。1998年零售、批發、酒店和餐飲業佔GDP的比重略高於12%。銷售行業非常集中,大型超市佔日用品零售網點的一半以上。1998 年約有 217,000 人從事零售和批發貿易。芬蘭的主要批發商和進口商是 Kesko Oy、SOK-chain 和 Stockmann Oy。每家公司也有自己的零售業務,每個都包括幾家百貨公司和獨立的連鎖店。Kesko 是一家批發和超市連鎖店,1998 年的營業額為 356 億馬克,佔總收入(4400 億馬克)的 8%。
運輸
1998 年交通和通信佔 GDP 的比重為 10.2%。1990 年代後半期出口和工業生產的增加拉動了對陸運、鐵路和水運的需求,1997 年產出增長了 8%。公路運輸在國內占主導地位93% 的客運和 67% 的貨物運輸發生在芬蘭密集的公路網絡上。鐵路部門目前是國有的,儘管正在討論允許其他公司使用鐵路運輸貨物。目前沒有計劃將提供長途客運的芬蘭鐵路公司私有化。航運對芬蘭的國際貿易很重要;1998年芬蘭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海運(進出口)總量為7659萬噸。其中,三分之二運往其他歐盟國家,18% 運往德國,16.4% 運往瑞典。國內航運總量從 1997 年的 1185 萬噸增加到 1288 萬噸。由於芬蘭的冬季極其寒冷,芬蘭的造船和航運依賴於破冰船的建造和使用。運輸部門的總就業人數為 154,000 人,同年總營業額為 4400 億丹麥克朗。
電信
1997 年,電信對 GDP 的貢獻僅略高於 2%;然而,正是一個龐大、廉價、極其複雜和高效的網絡的存在,使幾乎所有其他行業都得以發展。電信行業於 1995 年全面開放競爭,政府通過了一系列法律,以增加電信運營商共享和交易基礎設施接入的靈活性。政府還取消了建設固定電話網絡的運營商購買許可證的需要,儘管移動電話網絡仍然需要許可證。該行業的激烈競爭使關稅保持在歐洲最低水平。數據處理服務的需求量很大,這不僅是因為互聯網,還因為世紀之交和歐元的採用。
金融服務
儘管 1998 年金融服務僅佔 GDP 的 3.5%,但金融服務一直是私營服務部門增長最快的來源。自 1990 年至 1993 年經濟衰退以來,銀行和其他服務業一直在穩步復甦,到 1998 年,金融部門的淨營業利潤為 76 億丹麥克朗。1999 年,銀行業有大約 42,000 名員工。在連接性和其他計算機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最近的一項發展是網上銀行業務的迅速增長,到 1998 年用戶數量增加到 150 萬左右。 Merita Nordbanken 成立於當地 Merita 和瑞典 Nordbanken 銀行與合作的 Okobank 集團和國有的 Leonia 合併。這三大銀行集團佔國內貸款總額的 87% 和存款的 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