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肯尼亞位於東非,總面積為 582,650 平方公里(224,962 平方英里),略大於內華達州的兩倍。肯尼亞海岸線長 536 公里(333 英里),東與印度洋接壤,東北與索馬里接壤,北與埃塞俄比亞接壤,西北與蘇丹接壤,西與烏干達接壤,南與坦桑尼亞接壤。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位於該國中部稍偏南的位置。
人口
1975 年至 1997 年間,肯尼亞人口從 1370 萬翻了一番多,達到 2840 萬,平均增長率高達 3.4%。2000 年 7 月,CIA World Factbook估計人口為30,339,770。目前的年增長率為 1.6%,預計到 2015 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約 3760 萬。肯尼亞的出生率為每千人 29.35 人,而死亡率為每千人 14.08 人死亡。從年齡結構來看,肯尼亞人口相對年輕,43%的肯尼亞人年齡在0-14歲之間,54%的年齡在15-64歲之間,只有3%的人年齡在65歲以上。1997 年,只有 30.4%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儘管這一數字預計到 2015 年將擴大到 44.5%。
肯尼亞的人口高度異質(多樣化)。一些主要民族包括 Kikuyu(佔人口的 22%)、Luhya(14%)、Luo(13%)、Kalenjin(12%)、Kanmba(11%)、Kisii(6 %)和 Meru(6%)。除了少數阿拉伯人、亞洲人和歐洲人外,還有其他幾個非洲群體(15%)。38% 的肯尼亞人信奉新教的一個或另一個教派,28% 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大多數肯尼亞人是基督徒。另有 26% 的人口信奉東非特有的土著宗教體系,另有 7% 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肯尼亞使用大量(大量)土著語言,雖然僅有的兩種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斯瓦希里語。後者作為lingua franca(通用語言)在東非,是一種以班圖語為基礎的語言,具有強烈的阿拉伯語影響。
像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一樣,肯尼亞目前正面臨著大規模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病。到 1997 年底,世界衛生組織 (WHO) 保守估計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總數約為 1,600,00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認為,艾滋病毒/艾滋病與貧困問題密不可分。例如,城市地區的貧困婦女常常出於經濟需要而被迫從事賣淫以維持生計。反過來,賣淫使性工作者及其客戶面臨感染艾滋病毒的高風險。因此,肯尼亞政府採取的任何有效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戰略都必須解決除性別不平等之外的貧困動態。
旅遊
肯尼亞擁有美麗的海岸海灘、野生動物、獨特的風景和相對穩定的歷史,是東非的旅遊中心。事實上,旅遊業是該國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僅次於整個農業部門。1995年,肯尼亞接待遊客約78.5萬人次,收入約4.86億美元,比上年的5.01億美元和80.76萬人次略有下降。1996 年旅遊業收入進一步下降至 4.48 億美元,儘管這一數字仍相當於茶葉和咖啡出口總收入的 65% 左右。歐洲人佔肯尼亞遊客的 50% 以上,而美國人佔不到 10%。
根據美國國務院2000 年國家商業指南,肯尼亞旅遊業的相對衰退可歸因於犯罪率高、基礎設施瓦解、1990 年代初期種族暴力的爆發以及來自鄰國的日益激烈的競爭。令人欣慰的是,政治穩定已經恢復,政府為在旅遊業經營的公司提供了各種財政激勵措施,從而抵消了負面趨勢。幾家跨國公司涉足肯尼亞的旅遊業,包括希爾頓國際酒店(英國)、洲際酒店(日本)和野生動物園酒店(韓國)。
金融服務
整個 1990 年代,金融部門的重要性顯著增加,其對經濟的價值貢獻從 1991 年的 70.69 億先令增加到 1996 年的 98.43 億先令。就 GDP 貢獻而言,金融部門佔 GDP 的 8.2% 1991 年和 1996 年 10.1%。同年,大約 81,000 名肯尼亞人在金融部門工作。
截至 1998 年初,肯尼亞高度多元化的金融部門由肯尼亞中央銀行、53 家國內外商業銀行、15 家非銀行金融機構、2 家抵押金融公司、4 家建築協會和眾多保險公司和其他專業金融機構。銀行業由4家大型銀行主導,它們合計控制著50%的銀行資產和52%的銀行存款。最大的銀行是國有的肯尼亞商業銀行,佔銀行資產的 17% 和銀行存款的 18%。擁有 16% 銀行資產和 15% 銀行存款的跨國巴克萊銀行緊隨其後,緊隨其後的是國有的肯尼亞國家銀行和跨國渣打銀行,
擁有 61 家上市公司的內羅畢證券交易所成立於 1954 年。1995 年 1 月,包括股票經紀在內的股票市場向外國直接參與開放,但外國所有權限制為 40%。市值最近出現了可觀的增長,從 1995 年的 18.9 億美元增加到 1998 年的 20.8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