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科威特位於波斯灣的西北角。總面積為 17,820 平方公里(11,073 平方英里),佔地面積略小於新澤西州。在南部和西南部,它與沙特阿拉伯共享 222 公里(138 英里)的邊界。在北部和西部,與伊拉克有一條 242 公里(150 英里)的邊界線。大多數主要城鎮,包括首都科威特市,都位於海灣沿線,朝南。
人口
2001 年 7 月,科威特的人口總數為 2,041,961,其中近 60% 是外國居民。從 1980 年到 1997 年,人口每年增長 1.6%。中央情報局估計 2001 年人口增長率為 3.38%。大部分增長源於外國移民來到科威特尋找工作,而不是來自高出生率。儘管如此,估計有 70% 的人口年齡在 24 歲以下。
1998年,科威特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2人(每平方英里264人),大多數人居住在城鎮;城鎮化率97%。大多數是穆斯林(85%),遜尼派穆斯林(45%)和什葉派(40%)幾乎相等。基督教、印度教、帕西人和其他宗教少數群體佔剩餘的 15%。
基礎設施、電力和通信
科威特的基礎設施現代化且發達。在從伊拉克佔領中解放後的幾年內,科威特設法將設施和服務恢復到戰前標準。
運輸
3,800 公里(2,361 英里)的良好鋪砌道路和現代多車道高速公路網絡連接該國所有地區,從科威特市向南和向西延伸到鄰近城市以及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Shuwaykh、Shuaybah 和 Mina Al-Ahmadi 港口負責商業航運和石油出口。
力量
科威特有幾個主要的發電廠。這些包括海水淡化作業,從海水中去除鹽分,為該國提供飲用水。目前,該國擁有足夠的天然氣或石油發電廠的電力容量,但隨著人口的增加,需求迅速增加,擴建項目已經在進行以增加容量。為滿足需求,中東經濟文摘(MEED) 估計,科威特將需要在未來 10 年內花費 36 億美元來安裝 5,000 兆瓦 (MW) 的發電能力,以增加年底已經可用的 6,900 兆瓦的發電能力。 1999 年。
電信
1990-91 年之前,電話系統有超過 250,000 名用戶,目前正在努力將這個數字增加到 500,000 以上。由於需求僅在 400,000 條線路上運行,因此重點是升級而不是擴展系統。有一個正在運行的移動蜂窩系統,1996 年有 150,000 個用戶。到 2000 年,科威特有 3 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 5,000 個在自己的域下註冊的主機。通信部保留對這些服務的控制權,訪問費用昂貴,但互聯網非常流行,根據美國國務院2001 年國家商業指南,預計到 2003 年個人用戶數量將躍升至 300,000 人。
行業
科威特的工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障礙。這個國家石油資源豐富,但其他大多數資源都很貧乏。國內市場小限制了當地消費的小規模經營,而科威特勞動力規模小、技能有限、勞動力成本高,是進一步的製約因素。
採礦/碳氫化合物
科威特 1998 年的石油產量為每天 209.5 萬桶 (bpd),佔世界總產量的 3%。儘管伊拉克軍隊放火燒毀了科威特 60% 以上的油井,從而摧毀了科威特總儲量的約 2%,但該國擁有約 10% 的已知世界儲量。美國能源部估計,科威特作為世界石油生產國的重要性將穩步提高。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擁有全球約80%的過剩產能,這意味著這兩個國家可以隨意增產或減產石油,從而影響世界市場的價格。該酋長國計劃在 1995 年至 2005 年期間投資 150 億美元,將其日產量提高到 350 萬桶。還計劃對 3 家煉油廠進行現代化改造,將國內總加工能力從每天 80 萬桶 (bpd) 提高到 100 萬桶,並允許生產更環保的產品。目前,科威特每天生產約200萬桶原油。由於石油價格在 2000 年始終居高不下,收入估計為 54 億科威特第納爾(175 億美元)。
該酋長國還躋身於擁有世界上最大天然氣儲量的國家之列。其大部分天然氣用於國內需求而非出口,但科威特估計其擁有 1.5 萬億立方米,或全球儲量的 1.1%。
製造業
大多數工業集中在石化和化肥生產。石油化學工業公司 (PIC) 是科威特石油公司 (KPC) 的子公司,也是領先的工業企業,從事石油基肥料的生產。科威特每年生產肥料的能力約為 165 萬噸。然而,近年來,市場受到技術問題、價格疲軟和歐盟 (EU) 關稅的衝擊。其他輕工業包括化工、食品加工、紡織、家具、造紙、礦物和金屬產品、水泥、硫磺加工、洗滌劑和建築材料。
服務
除石油外,服務業主導著科威特經濟。大多數人受僱於政府,其人手過剩的官僚機構和慷慨的福利制度為大多數科威特人提供了收入。由於幾乎沒有旅遊業,銀行和金融服務是唯一涉及私營部門的商業服務。
金融服務
到 1980 年代,科威特的銀行已躋身海灣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之列。由於 1970 年代石油收入高企,許多有錢可處置的私人開始投機。這一行動導致 1977 年官方股票市場發生小幅崩盤,並在 1986 年在另類股票市場Souq al-Manakh發生更大的崩盤。崩盤的債務(640 億美元)在技術上只剩下科威特一家銀行資不抵債,只能靠中央銀行的支持來維持。1990 年,當伊拉克入侵改變了整個金融形勢時,政府實施的銀行業改革計劃仍未完成。
解放後,又公佈了新的改革方案,其中涉及政府購買銀行的未償債務,但改革尚未完成。只有在危機期間處理流亡政府財務的最大商業銀行科威特國家銀行 (NBK) 在兩次危機中完好無損地倖存下來。NBK 擁有超過 120 億美元的流動資產,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 5 家銀行之一,在全球銀行中排名前 250 位。共同擁有的巴林和科威特銀行以及其他 6 家科威特銀行也在前 1,000 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