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或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內陸國家,北與中國接壤,東與越南接壤,西與緬甸(緬甸)接壤,南與泰國和柬埔寨接壤。湄公河形成了老撾和泰國之間的大部分邊界。該國的陸地總邊界為 5,083 公里(3,159 英里)。它的地理面積為 236,800 平方公里(91,428 平方英里),僅略大於明尼蘇達州。它的首都萬像是老撾中部最大的城市,位於湄公河上。其他 3 個主要城市是瑯勃拉邦、沙灣拿吉和巴色。
人口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與許多其他亞洲國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人口密度極低,僅為每平方公里 23.2 人(每平方英里 60 人)。它的人口密度幾乎與明尼蘇達州相同。2000 年 7 月,其人口估計為 5,497,459。相比之下,1985 年的人口為 3,586,083;1976年為2,886,000;1953年為178.9萬。目前的人口增長率為2.5%,相對較高。如果這個速度繼續下去,到 2028 年,該國人口將翻一番,達到 1000 萬以上。人口如此高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老撾婦女的高生育率。老撾婦女目前平均有 5.21 個孩子。
因此,即使在城市地區,4 到 10 個孩子的家庭也很常見。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種族多元化人口由 3 個主要民族組成:老撾盧姆(Lao Lum)、低地;老撾,高地;和老宋,高地。著名的高地群體有苗族和瑤族。根據 1995 年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 47.5%,人口普查區分了 47 個主要民族群體和 149 個亞群體。因此,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是亞洲種族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
由於該國人口密度低且需要輸入勞動力(通常是越南客工),政府一直不願採取嚴格的節育或計劃生育政策。相反,該政策一直是較為溫和的生育間隔政策(推遲自然懷孕,使女性生育的孩子少於生物學最大值)。
由於生育率如此之高,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的人口非常年輕。大約 54.2% 的人口年齡在 20 歲以下。由於健康狀況不佳,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和相關的高死亡率,只有 2.2% 的人口年齡在 70 歲以上。
林業和伐木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擁有廣闊的熱帶森林,其中包含許多有價值的硬木,如柚木。由於泰國全面禁止採伐,泰國、馬來西亞和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對老撾木製品的需求量很大。馬來西亞在老撾南部有柚木種植項目。老撾軍方參與木材開採。1991 年,木材和家具出口占全部出口的 39.2%,而 1996 年此類出口下降到 28%。1998年,各類木製品出口為老撾經濟帶來1.154億美元。
森林砍伐和對可持續林業的需求是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及其農業/農村部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老撾人非常清楚,泰國東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因稻田面積擴大而被砍伐。此外,高地農業生產可能導致嚴重的森林砍伐。減少旱稻產量和擴大灌溉稻田以在給定的土地上種植更多作物,應有助於保護老撾森林,減少以犧牲森林為代價擴大種植面積的需要。
灌溉項目
最近的一項重大政策是一項雄心勃勃的灌溉項目。鑑於亞洲經濟危機蔓延至老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組織強烈敦促實施限制性貨幣和財政政策。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無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指令,而是大膽推進了一項重大的農村灌溉基礎設施項目。為此,他們受到了國際金融界的嚴厲批評,毫無疑問,這一擴張計劃助長了通貨膨脹和老撾基普貶值。在繼續實施農業灌溉計劃的過程中,老撾政府既展示了其經濟主權,也明確將老撾農業部門的利益置於受通貨膨脹影響最嚴重的城市社區利益之前。
法國學者 Catherine Aubertin 認為,老撾的農業政策有利於低地老撾而不是高地老撾,因為其移民計劃旨在減少山區的刀耕火種農業。老撾政府認為此類政策對森林保護至關重要。
製造業
以下是老撾生產的主要產品:氧乙炔、電池酸、工業酒精、洗衣粉、肥皂、動物皮鞋、皮革、醫藥、風扇、疫苗、塑料製品、木材、木材、膠合板、洪水木材、藤製家具、書籍、織物、服裝、磚塊、磚塊、水泥、瓷磚、粉筆、石灰、電線桿、農具、馬口鐵、釘子、電線和鐵絲網。對於經濟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是服裝/織物和藤製家具。1999 年製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16.5%,高於 1995 年的 13.9%。除面料和服裝外,這些製成品大部分供當地消費。老撾的製造業出口潛力目前受到其“非市場經濟”地位的限制,限制其進入美國 和其他發達國家市場。加入世貿組織和完成與美國的貿易協定對於使老撾能夠獲得更安全的出口准入至關重要。
電和水
發電是老撾最重要的產業之一。1998年,全國發電13.4億千瓦時。生產和分配水量約 4300 萬立方米,主要分佈在 4 個主要城市地區,供家庭和工業用水使用。1999 年,電力和水生產佔 GDP 的 2.3%。截至 1990 年代中期,該國巨大的電力潛力只有 1% 得到了開發。
礦業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擁有豐富的礦產供應。例如,石膏出口到越南。錫、煤、褐煤和石灰石也被開採。在萬榮地區,有一個大型水泥廠,是在中國人的幫助下建立的。然而,採礦和採石僅佔 1999 年 GDP 的 051%,礦產還不是重要的出口產品。開發老撾礦產資源的主要問題是難以獲得。
建造
近年來,主要在首都萬像出現了一些新的建設項目。國際資金幫助了其中許多項目。近期值得注意的項目包括老撾-日本大橋、新國際機場、老撾廣場酒店和國家文化館(由中國提供資金)。1999 年的建築業佔 GDP 的 2.6%。
旅遊
在老撾服務經濟中,旅遊業一直是主要的增長領域。從 1991 年到 1995 年,旅遊業增長了大約 60 倍,從 1995 年到 2000 年增長了一倍多。按人均計算,老撾的遊客數量甚至超過泰國。該國的主要旅遊景點是其豐富的文化和許多佛教寺廟;瑯勃拉邦,原北方王都,世界文化遺產;流經該國的雄偉湄公河;在萬象購買老撾紡織品和手工藝品。老撾還以其熱情歡迎遊客的真誠友好的人民而聞名。到 1999 年 4 月,旅遊業是該國最高的收入來源,為老撾經濟貢獻了 7990 萬美元。儘管有這樣的經濟貢獻,旅遊業最多只僱用了 3% 的非農業勞動力。近年來,旅遊設施明顯改善。現在各大城市都有大量的旅館、賓館和餐館。萬象和瑯勃拉邦現在都提供一些高檔旅遊設施。
銀行業
1990 年代初期引入了銀行改革,使老撾的銀行體系多樣化。這些改革導致國家銀行從老撾外貿銀行(BCEL)等7家國有商業銀行和5家地區銀行中分離出來。改革還向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國際銀行開放了該行業。1999年,8家國有商業銀行中的6家合併為2家實體。因此,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銀行(國家銀行)現在監控總共 14 家銀行,其中包括 4 家政府銀行、3 家合資銀行(例如,老撾-越南銀行)和 7 家外國銀行(6 家泰國和1 馬來西亞人)。這個本地和國際銀行網絡為普通公民和商業社區提供標準的銀行和金融服務。該銀行業務佔老撾服務業的 5%。該行業當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與亞洲區域經濟危機導致的銀行系統償付能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