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卡塔爾是一個小半島,伸入波斯灣,僅與沙特阿拉伯接壤。卡塔爾面積 11,437 平方公里(4,416 平方英里),海岸線短 563 公里(345 英里),略小於康涅狄格州。卡塔爾首都多哈位於波斯灣東部,擁有32萬人口。其他主要城市包括 Umm Sa’id 和 al-Khawr。
人口
2001 年 7 月,卡塔爾的人口估計為 769,152 人,與 1990 年的約 486,000 人相比有了顯著的增長。阿拉伯人佔人口的 40%,但也有巴基斯坦人(18%)、印度人(18%)、伊朗人(10%)。非卡塔爾人佔該國勞動力的最大比例。自 1998 年以來,人口增長放緩,1998 年人口下降 5.3% 就是明證。這種放緩被認為是政府“卡塔爾化”運動的結果——鼓勵當地工人就業——繼1997 年和 1998 年油價急劇下跌。
自 1960 年代以來,卡塔爾的人口增長加速,主要是由於大量外籍工人湧入該國。在 1960 年代後期至 1997 年間,人口從 70,000 增加到 522,000,其中只有 160,000 是卡塔爾國民。根據經濟學人智庫 (EIU) 2000 年國家概況,人口增長率在 1999 年達到 1.5%,預計在未來十年將達到 1.8%。佔人口 70% 的外籍工人社區主要由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組成。
與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一樣,卡塔爾的人口大多是年輕人。27% 的人口年齡在 15 歲以下。與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大多數卡塔爾人(90%)集中在城市地區。主要城市一直以每年 2% 的速度增長。幾乎 80% 的人口集中在首都多哈。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多哈以南 124 公里(77 英里)的工業城鎮 Messaied。
行業
礦業
卡塔爾經濟嚴重依賴石油。石油占 GDP 的 40%,佔該州收入的 63%。卡塔爾石油總公司估計,由於西方公司自 1990 年以來勘探新油田,卡塔爾的石油總儲量已從 1995 年的 37 億桶增至 122 億桶。石油產量自 1994 年以來持續上升。平均產量達到 854,000 桶2000 年 5 月的日產量高於 1994 年的 410,000 桶。儘管產量水平有所提高,但按地區標準衡量,卡塔爾的產量相對較低。
除石油外,卡塔爾自 1980 年以來一直是天然氣的生產國和出口國,當時第一家液化天然氣 (LNG) 工廠開業。該國總共有 3 座液化天然氣工廠,第四座正在建設中。第一家工廠於 1980 年開業,日產丙烷 1,284 噸,丁烷日產 851 噸,凝析油日產 588 噸,富乙烷氣日產 1,350 噸。1982 年開設了第二家液化天然氣工廠,它還生產大量丙烷、丁烷、凝析油和其他氣體。第三個液化天然氣項目於 1992 年在拉斯拉凡完成,作為北油田項目的第一階段。據 EIU 稱,該工廠每天生產約 2260 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和約 50,000 桶凝析油。第四個項目,Ras Laffan North Field 項目的第二階段,卡塔爾化工廠於 2001 年建造,生產乙烯和聚乙烯作為原料(用於化學和生物工藝的原料)。該項目還旨在每天向鄰近的波斯灣國家出口 2200 萬立方米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產品主要出口以產生外匯,但也用作新興石化工業的原料。
製造業
卡塔爾的非石油工業基礎相對較小。然而,自1970年代以來,非石油製造業對經濟的貢獻穩步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國家為建設非石油工業基地而進行的巨額投資和努力。自 1992 年以來,政府已著手建立能源和工業部以鼓勵工業化,並成立卡塔爾工業開發銀行以向潛在投資者提供條件寬鬆的貸款。2001 年,卡塔爾頒布了一項法律,允許外國公司在教育、旅遊和醫療保健等領域擁有 100% 的項目所有權。然而,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工業產出仍然很低。1999 年,該部門對 GDP 的貢獻達到 8.8%。
卡塔爾的工業基礎以政府控制的石化行業為主。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低密度聚乙烯和化肥生產商。該部門傳統上佔 GDP 的 40%。然而,自 1998 年以來,該部門對 GDP 的貢獻一直受到卡塔爾石油產品主要市場亞洲經濟放緩的影響。2001 年正在努力建立新的石化企業,一旦影響亞洲的經濟衰退結束,這些企業有望恢復出口。除石化產品外,還有一家由 100% 國有的卡塔爾鋼鐵公司經營的小型鋼鐵生產企業。該行業每年生產 500,000 公噸。自 1998 年以來,政府試圖通過在多哈證券市場出售其 49% 的股份來將公司私有化,以提高其盈利能力,並作為經濟改革總體計劃的一部分。然而,由於多哈證券市場自 1998 年以來表現不佳,政府被迫推遲了公司的部分私有化,這意味著公司股票的出售價格將遠低於政府的預期。
服務
旅遊
旅遊業對卡塔爾經濟的貢獻微不足道。自 1996 年以來,政府一直試圖建立旅遊業,並將卡塔爾變成國際體育賽事的主要目的地。因此,政府對建築業進行了大量投資。這些努力在 1998 年因世界石油價格急劇下跌而削減開支後停止,但在 2001 年預算中又恢復了,因為 2000 年石油價格再次上漲。
金融服務
卡塔爾擁有由卡塔爾中央銀行監管的新興金融部門。該國有 14 家銀行在運營,其中包括 5 家持有金融業 80% 資產的本地銀行。還有16家貨幣兌換公司。沒有投資銀行。卡塔爾國家銀行是該國最大的銀行,是唯一一家參與政府碳氫化合物開發計劃的銀行,處理政府的所有業務。其他銀行包括卡塔爾國際伊斯蘭銀行、多哈銀行和卡塔爾商業銀行。
政府於 1995 年 8 月出台了新的規定,以放寬早先對金融交易的限制。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但一些限制繼續影響銀行在存款賬戶上支付的利率。儘管央行要求銀行按照國際標準披露賬戶,但人們越來越擔心一些銀行不披露其不良貸款。
多哈證券市場 (DSM) 成立於 1997 年,擁有 210 億卡塔爾里亞爾(58 億美元)的資產。19 家公司在 DSM 上市,但交易普遍疲軟,導致 1999 年底股市指數下跌 0.5%。
零售
除多哈及其郊區外,卡塔爾缺乏許多大型商業中心,零售業相對不發達。雖然多哈擁有各種零售商店,包括麥當勞等快餐連鎖店,但該國內陸的大多數城鎮都有小型家庭商店、農貿市場和臨時路邊攤。
錢
自 1969 年首次發行以來,卡塔爾里亞爾的價值一直保持穩定。卡塔爾的大部分出口商品以美元計價。儘管 1995 年美元貶值,卡塔爾中央銀行仍維持 QR3.64:1 美元的固定匯率,主要是為了防止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