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斯里蘭卡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它位於赤道以北 880 公里(547 英里)處,印度南端,最大長度為 432 公里(268 英里),最大寬度為 224 公里(139 英里)。該島面積為 65,610 平方公里(25,332 平方英里),總海岸線為 1,700 公里(1,056 英里)。斯里蘭卡比西弗吉尼亞略大。它的首都科倫坡位於該國的西海岸。
人口
斯里蘭卡 2000 年的人口估計為 1924 萬,與 1991 年的 1725 萬人口相比增長了 11.5%。斯里蘭卡是南亞人口增長最慢的國家——估計每年增長 0.9%——預計到 2025 年其人口將增加到 2355 萬。斯里蘭卡的人口密度相當高,為每平方公里 280 人( 725 每平方英里)。2000 年的出生率估計為每千人 16.8 人,死亡率為每千人 6.4 人。大多數斯里蘭卡人生活在農村(67%)、城市地區(22%)和種植園(11%)。發展中國家的嬰兒死亡率(千分之 16.5)和總體死亡率較低,平均預期壽命(男性 69 歲,女性 73 歲)是南亞地區最高的。低生育率和高預期壽命導致老年人口的增長大於年輕人口。大多數西方國家的老年人口翻一番需要 45 到 135 年,而在斯里蘭卡,這一過程預計只需 2 年。斯里蘭卡預計到 2025 年將成為亞洲第三大老齡人口。維持老齡化人口的負擔不斷增加可能對政府的財政資源造成相當大的限制,而提供退休支持收入和醫療保健的需求將對斯里蘭卡造成嚴重後果。未來 2 年的整體經濟。低生育率和高預期壽命導致老年人口的增長大於年輕人口。大多數西方國家的老年人口翻一番需要 45 到 135 年,而在斯里蘭卡,這一過程預計只需 2 年。斯里蘭卡預計到 2025 年將成為亞洲第三大老齡人口。維持老齡化人口的負擔不斷增加可能對政府的財政資源造成相當大的限制,而提供退休支持收入和醫療保健的需求將對斯里蘭卡造成嚴重後果。未來 2 年的整體經濟。低生育率和高預期壽命導致老年人口的增長大於年輕人口。大多數西方國家的老年人口翻一番需要 45 到 135 年,而在斯里蘭卡,這一過程預計只需 2 年。斯里蘭卡預計到 2025 年將成為亞洲第三大老齡人口。維持老齡化人口的負擔不斷增加可能對政府的財政資源造成相當大的限制,而提供退休支持收入和醫療保健的需求將對斯里蘭卡造成嚴重後果。未來 2 年的整體經濟。
斯里蘭卡人口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其種族和文化多樣性。大約 74% 的人口是僧伽羅人,12.6% 是斯里蘭卡泰米爾人,5.5% 是印度泰米爾人,5% 是穆斯林,其餘為市民、馬來人和其他人(2.9%)。在民族中,僧伽羅人是斯里蘭卡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5世紀第一批佔領該島的殖民者的後裔. 斯里蘭卡泰米爾人是來自印度南部的早期德拉威入侵者的後裔。他們主要是印度教徒,講泰米爾語,這是印度南部主要的德拉威語言之一。印度泰米爾人是 19 世紀英國種植園主帶到種植園工作的勞工的後裔。穆斯林是 10 世紀在斯里蘭卡定居的早期阿拉伯商人的後裔。市民是 16 世紀至 20 世紀中葉佔領該島的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的後裔。市民主要信奉基督教,並以英語為第一語言。
稅收和收入
斯里蘭卡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86%)。然而,與美國不同的是,所得稅對政府收入的貢獻微不足道,僅為 13%,而間接稅則主導著政府收入。間接稅有 3 個主要來源:商品和服務稅 (GST)、消費稅和國家安全稅 (NSL)。商品及服務稅是稅收制度的最新補充(於 1998 年 4 月引入),取代了營業流轉稅。商品及服務稅是在增值基礎上按 12.5% 的統一稅率徵收的,所有投入都給予全額抵扣。GST 收入佔 2000 年稅收總收入的 26%。消費稅占同期稅收總收入的 23%,主要針對酒類、煙草、石油和機動車輛徵收。政府收入的第三個重要來源,即 NSL,最初是作為一項臨時措施引入的,以資助北部和東部不斷上升的戰爭成本。它已成為國家稅收的重要貢獻者,貢獻了17.5%。NSL 的稅率為 6.5%。國際貿易稅收佔稅收總收入的 16%。隨著 1980 年代後期開始的貿易自由化和關稅制度的重組,外貿稅收收入一直在下降。國際貿易稅收佔稅收總收入的 16%。隨著 1980 年代後期開始的貿易自由化和關稅制度的重組,外貿稅收收入一直在下降。國際貿易稅收佔稅收總收入的 16%。隨著 1980 年代後期開始的貿易自由化和關稅制度的重組,外貿稅收收入一直在下降。
斯里蘭卡的個人所得稅 (PIT) 稅率有 4 個檔次,從 10% 到 35% 不等。PIT 對政府稅收的貢獻很小(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1%),低於大多數其他國家。經濟對自給農業的高度依賴、收入和稅收合規水平低以及稅收管理效率低下是個人所得稅收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斯里蘭卡 35% 的企業所得稅(CIT)(統一稅率)相對適中,與其他亞洲經濟體的稅率相似。然而,斯里蘭卡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相當低,因為許多公司獲得稅收優惠以鼓勵投資。
行業
行業
製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16%,僱傭了近 40 萬人。紡織業是斯里蘭卡最大的產業,為工業部門的增長貢獻了 63%(1999 年)。其他主要製造業包括加工鑽石、食品和飲料、輕工、化工、石油、橡膠和塑料以及機械和設備。1960年代在進口替代發展戰略下發展為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製造業已經轉變為面向國外市場的部門。大部分工業產出用於出口,它是經濟中單一的主要出口收入來源(1999 年,工業出口占總出口收入的 54%)。這一顯著成就歸功於 1977 年後引入的政策改革。在改革中,通過各種激勵措施鼓勵私營部門參與出口導向型產業,並建立了多個自由區。這導致大量外國投資流入;私營部門成為工業產出的主要貢獻者。總體而言,1977年後引入的市場化政策改革導致製造業結構和績效發生了深遠的變化。私營部門成為工業產出的主要貢獻者。總體而言,1977年後引入的市場化政策改革導致製造業結構和績效發生了深遠的變化。私營部門成為工業產出的主要貢獻者。總體而言,1977年後引入的市場化政策改革導致製造業結構和績效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礦業
採礦業是一項次要經濟活動,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2%(1999 年)。該國的礦產開採行業包括寶石和石墨的開採;挖掘含有鈦鐵礦和獨居石的沙灘;以及採石石英砂、粘土和鹽。寶石開採傳統上是最重要的活動,生產藍寶石、紅寶石和黃玉等高價值寶石以及各種半寶石,其中大部分用於出口。斯里蘭卡在高品位石墨開採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服務
貿易
批發和零售貿易是服務業最大的子類別,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21%(1999 年),僱傭了約 22% 的勞動力(2000 年)。隨著 1977 年後進口管制的解除和政府對基本消費品的進口和分銷的壟斷,貿易部門迅速擴張。國內貿易占貿易部門價值的一半。外國公司更多地參與斯里蘭卡的國內貿易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麥當勞和必勝客等國際食品特許經營店正在運營。包括街邊小攤在內的許多小商店為零售業提供服務,在主要城市還有大型購物中心和超市。
金融服務
銀行、保險和房地產在 2000 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8%。隨著 1977 年政策改革取消了對保險業的虛擬政府壟斷並取消了對銀行業的限制,該行業迅速擴大。對私營部門的激勵增加導致了一些新的保險公司和銀行的出現。新設6家本地銀行,11家外資銀行開設分行。銀行系統由 11 家本地銀行和 16 家外國銀行組成。兩家發展金融機構和幾家商業和投資銀行也是斯里蘭卡金融市場的積極參與者。此外,還有 22 家提供信貸服務的金融機構投入運營。
旅遊
旅遊業是一項具有增長潛力的重要活動。這個被稱為印度洋天堂的國家擁有多樣化的環境和旅遊景點,從熱帶海灘和乾旱土地到茂密的森林、茶園和豐富的考古遺產。隨著錫蘭旅遊局的成立,斯里蘭卡的旅遊業發展始於 1960 年代後期。在 1976 年至 1982 年間,遊客人數以每年近 24% 的速度快速增長,達到峰值 407,230 人次,然後由於該國的內亂而在 1983 年下降到 337,342 人次。隨著國內政治暴力事件的加劇,國際遊客人數持續波動,總體呈下降趨勢。1999年遊客人數增加到436,440人。旅遊業每年產生 2.75 億美元的外匯,僱用約 87,600 名工人。大多數前往斯里蘭卡的遊客來自西歐(65%)、亞洲(26%)和北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