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泰國位於東南亞,北接老撾和緬甸(緬甸),東接柬埔寨和泰國灣,西接緬甸和安達曼海,南接馬來西亞。其總面積約為懷俄明州的兩倍,面積為 514,000 平方公里(198,455 平方英里)。其海岸線長度為 3,219 公里(2,000 英里)。它的首都曼谷是泰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曼谷位於中部地區,是泰國經濟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北部的主要城市是清邁和清萊、呵叻、孔敬、烏隆他尼、彭世洛、呵叻和烏汶。與此同時,南部的主要城市是那空是貪瑪叻、宋卡府、素叻他尼和合艾。
人口
根據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2000 年該國人口為 6120 萬,而 1989 年為 5520 萬。根據亞洲經濟調查,該國從 1988 年到 1998 年的人口增長率估計平均為 1.05% 。預計到 2010 年人口將增加 0.93%。人口主要由年輕人組成,其中 70% 的年齡在 15 至 64 歲之間,24% 的年齡在 15 歲以下,只有 6% 的年齡在 64 歲以上。
大多數人口仍然居住在農村地區。2000 年,世界銀行報告稱,該國大約 40% 的人口,即 2500 萬泰國人居住在城市地區,並估計到 2010 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 53%。曼谷約有 1200 萬泰國人。
泰國人口的大部分——75%——是泰國族群,而 14% 是中國人,11% 是其他族群。95%的人口是佛教徒,3.8%是穆斯林,其餘代表各種宗教。
政黨
截至1998年,泰國至少有11個註冊政黨,其中最大的是民主黨(Prachathipat Party)和泰國民族黨(Chat Thai Party)。其他政黨是自由民主黨、群眾黨、國家發展黨、新志向黨、帕朗佛法黨、社會行動黨、團結黨、泰國公民黨和泰愛泰黨。
泰國的政黨是未來領導人和官僚的溫床。它們為那些有政治抱負的人提供了一個場所,使他們能夠熟悉該國的民主結構和進程,並獲得一定程度的政治領導培訓。然而,泰國的政黨制度仍處於演進狀態,可以說是碎片化、結構薄弱、易受腐敗影響。舉辦全國性運動的成本非常高,而資助這種努力所需的資金通常只提供給商界人士。因此,商人在泰國的大部分政黨中占主導地位。此外,泰國政黨不以群眾為基礎,沒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差異,缺乏專職、敬業、和合格的人員來製定和實施黨的綱領。由於一個泰國政黨無法真正與另一個政黨區分開來,因此改變政黨忠誠度在泰國並不罕見。
收入
政府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國家和地方層面的稅收。在國家層面,中央政府徵收所得稅和利潤匯出稅,而最重要的間接稅是增值稅(VAT)。1997 年 9 月,政府宣布將增值稅從 7% 提高到 10%,以增加收入並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泰國提供的 172 億美元貸款的條件。但是,年收入低於 24,000 美元的企業仍被豁免。政府對所有個人收入徵稅,包括來自商業、商業、農業、工業、運輸、建築或承包工作的收入。目前,所有公司的公司稅率為淨利潤的 30%。中央政府徵收的其他稅種是關稅和消費稅以及印花稅。地方政府有權徵收不同類型的稅收,例如財產稅和土地稅。旅遊業及其相關服務是政府最大的收入來源,尤其是在外匯收入方面。
軍隊的作用
軍隊在泰國的政治歷史和國家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不到 3 年的時間裡,從 1932 年到 1958 年,泰國經歷了 12 次政變。1958年以來又發生了6次政變,其中一半成功推翻政府。自 1932 年從絕對君主製過渡到君主立憲制以來,該國主要由軍事領導人領導。
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分析軍事領導人對泰國當前經濟發展的貢獻,因為他們參與了泰國大部分經濟戰略的製定。例如,1957 年政變後沙立他那叻元帥的統治為泰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的政權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製定了國家經濟發展政策,這是同類政策中的第一個,該政策於 1961 年開始實施。在製定泰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時,聘請了許多技術專家。他的其他成就包括在北部、東北部和南部地區建立大學,通過提供免稅期等激勵措施吸引外國投資者在泰國投資,加快大壩、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建設。後繼政權以沙立為榜樣,在他之後製定了各自的發展戰略,這是泰國當前經濟進步的關鍵因素。
陸運
泰國的公路網覆蓋超過 170,000 公里(105,638 英里)。為幫助緩解曼谷的交通狀況,1999 年 12 月開通了高架火車系統。地下地鐵系統也在建設中,預計將於 2003 年投入運營。為這些公共交通項目撥款 7 億美元。泰國的鐵路網絡源自曼谷,全長 3,981 公里(2,474 英里),將人們運送到主要地區,即清邁、廊開、烏汶叻差他尼、巴東勿剎和雙溪哥樂。泰國國家鐵路公司表示計劃在 1997 年至 2001 年期間花費 42 億美元來改善和擴大其鐵路網絡。
航空運輸
泰國正在努力實現成為東南亞航空樞紐的目標。它正在擴建現有的國際機場,到 2003 年可容納 3600 萬人次。與此同時,位於曼谷以東 30 公里處的第二個國際機場目前正在建設中。目前,泰國共有106個機場。其中,國際機場6個,國內機場29個,還有幾個省級機場正在籌建中。
水運
泰國不同地區有8個國際深海港,主要港口位於曼谷、林查班、普吉島和宋卡府。為了減少曼谷 Klong Toey 區過度使用的主要港口的交通量,政府正在升級和建設更多港口,特別是在泰國灣和安達曼海沿岸的東海岸和南部地區。
由於在林查班海港周圍建立了工業園區和出口加工區,東海岸的重要性正在增加。政府預計南部港口地區的重要性將與現有主要港口相媲美。
通訊
截至 1998 年,全國有 540 萬座固定電話和 230 萬移動電話用戶。根據 1997-2006 年電信總體規劃,泰國當局製定了一個目標,將每 100 人的電話數量從 1993 年的 4 部增加到 2001 年的 18.2 部。1999 年,政府完成了農村長途電話項目,目前共運營 20,732 條線路,佔其目標的 47%。目前正在進行許多項目,包括光纖海底電纜網絡開發和電信衛星網絡開發。
截至 1999 年,泰國有 204 個 AM 電台、334 個 FM 電台和 6 個短波設施,為大約 1396 萬台收音機提供服務。此外,截至 1997 年,5 家電視台為泰國全國 1519 萬台電視機提供服務。
力量
過去,泰國嚴重依賴進口原油。然而,在 1970 年代世界石油危機之後,泰國開始探索本土能源,並於 1981 年在泰國灣發現了一個天然氣田。截至 1996 年,有 20 個油田在運營,每天都有石油日產量達到 2,500 桶,日產量達到 12 億立方英尺。
由於工業的持續擴張,預計未來的能源需求將在 2002 年至 2006 年期間增長 7%。石油需求仍將以 49% 的增幅引領這一增長,其次是進口煤炭,增幅為 12.4%。根據亞太經濟綱要(1996 年),預計電力需求將從 1996 年的 10,203 兆瓦增加到 2006 年的 20,400 兆瓦。
泰國繼續在其境內和鄰國探索其他能源。此外,它繼續建設不同的項目以滿足其能源需求。其中包括大曼谷地區輸電系統、Yadana-Ratchaburi 天然氣管道、Ratchaburi 發電廠以及第八個配電系統改進和擴建計劃。
田間作物
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 7 種主要作物上,即水稻、木薯、橡膠、玉米、甘蔗、綠豆和菸葉,這些作物主要用於出口目的。全國百分之五十的耕地用於種植水稻;泰國繼續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1999 年其總產量為 2330 萬噸,出口 680 萬噸,價值 71 億泰銖。根據泰國銀行的統計數據,根據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橡膠出口量為 200 萬噸,價值 439 億泰銖,而玉米出口量為 8.07 萬噸,價值 5.28 億泰銖。隨著植物基因研究提高產量和擴大種植面積,預計作物產量將增加。然而,全球價格下跌和惡劣的天氣條件可能會減少農業收入。
家畜
農業的第二大組成部分是畜牧生產,1993 年佔 GDP 的 1.3%。大田作物價格下降和土地生產力下降導致農民轉向肉雞、牛和豬的合同農業. 一個肉雞合同種植項目僱傭了大約 145 個家庭,在支付了購買肉雞舍和設備所需的銀行貸款後,他們的月收入相當於 350 美元。提高雞蛋產量和飼料轉化率的研究也已成功開展,使泰國成為冷凍雞肉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政府還通過使用從美國、瑞士、德國、丹麥、澳大利亞。泰國牛肉出口到新加坡和香港,該行業正努力進入日本市場。
林業
木材工業依賴於該國森林中的各種硬木和軟木。其中包括熱帶常青樹、山地常青樹、紅樹林和其他經加工生產木柴、紫膠、安息香樹膠、藤條和竹子的樹木。藤然後被製造成家具,而竹子被用來製造家具和紙張。還收穫染料、鞣製樹皮和藥草。由於該國森林資源的大量枯竭,林業產出的增長率從 1967-71 年期間的 2.6% 下降到 1982-86 年期間的 0.25%。破壞主要是由於村民刀耕火種的破壞性農業以及非法採伐造成的。不受控制的伐木導致該國每年森林總面積的 1.5% 被砍伐。在 1988 年的大洪水沖毀了整個村莊後,政府禁止伐木並進行了重新造林工作。目前,根據 1990 年代初期的立法,該國 23% 的土地被森林覆蓋,該立法要求維護適當比例的林地。
釣魚
該國 3,000 公里(1,864 英里)的海岸線平均每年生產超過 300 萬公噸的海產品,約合 200 萬美元。它的漁業是亞洲最大的漁業之一,出口冷凍蝦、金槍魚、魷魚和墨魚。河流、湖泊和溪流以及被淹水的稻田中也有豐富的淡水魚,農民有意飼養牠們。漁業部還促進農民在大池塘中進行淡水養殖。政府設立了45個淡水漁業站,以促進淡水養殖。1999年,水產品占出口總額的3.6%。然而,由於泰國沿海水域的資源枯竭,其對 GDP 的總貢獻已經減少。
食品加工
罐頭食品是該行業的主要出口收入來源,泰國是世界領先的菠蘿罐頭和金槍魚罐頭出口國。其出口增長率在 1998 年至 1999 年間增長了 6.8%。該部門已從基本煉油轉向增值(在生產過程中增加商品的價值),因此,增長最大的部門包括即食食品罐頭傳統泰式菜餚、加工海鮮和小吃等餐點。雖然仍然主要受到國內市場的青睞,但兩種米飯菜餚 – 即khaolam,一種用竹筒烘烤的米飯甜點和krayasart,一種糯米甜點 – 已經在中國和日本銷售。即食清真食品的生產是另一個有待探索的途徑,以開拓區域伊斯蘭市場。
政府通過推動建立靠近主要原材料來源的工業園區來支持農產品加工。幾家跨國公司也在該國建立了業務,即喜力啤酒和嘉士伯啤酒廠;雀巢,其 8 家工廠生產從冰淇淋到礦泉水的各種產品;和家樂氏,它使用當地的大米作為即食穀物的原料。
汽車工業和汽車總成
該國目前是汽車組裝和汽車零部件製造的區域中心,是除歷史悠久的摩托車行業之外的第二大皮卡製造商。1991 年至 1996 年間,汽車裝配量達到每年 560,000 輛的峰值,此外還有 150 萬輛摩托車。金融危機在 1997 年和 1998 年削弱了該部門,但隨著 1999 年出口訂單的急劇增加,該部門成功反彈並生產了 327,233 輛汽車,以及 725,425 輛摩托車。1999 年汽車和零部件的出貨量為 16 億美元。在東海岸建廠的汽車公司有福特、通用、馬自達、本田和豐田。
電子產品
該子行業生產範圍廣泛的產品,從低技術消費品,如電視管和電腦顯示器,到先進的微芯片。1999年,電子產品出口總額達214億美元。政府通過向外國投資者提供官方投資激勵措施來鼓勵其發展。被這些激勵措施吸引的跨國公司包括富士通、希捷、IBM、索尼和生產國家松下品牌的松下電子。然而,由於缺乏熟練的科學和專業工人以及對外國技術的嚴重依賴,該行業受到了破壞。
石化
在泰國灣發現的天然氣正被用作開發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石化工業的原材料。由於在 1990 年代初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巨額債務,該子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極大影響。然而,由於出口需求增加,其業績正在好轉,1999 年的產量增加了 2.1%。預計外國投資將推動其複蘇,德國的 Phenolchemie、雪佛龍、拜耳和 Montell 將注入新的投資。
服務
服務業是泰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主要受旅遊業繁榮的推動。1997 年,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49% 以上,僱用了超過 410 萬,即 31% 的泰國工人。
旅遊
這個國家的美麗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泰國擁有美麗的海灘、佛教寺廟等文化景點、豐富的食物、紡織品等物美價廉的優質商品以及熱情好客的人民。在這些景點的吸引下,遊客自 1982 年以來穩定地為該國創造了收入,旅遊業以每年 16% 的速度增長。1994年,有616萬遊客到泰國旅遊。1998年,776萬遊客消費近80億美元。1999 年的數字超過了這一數字,該數字公佈了 850 萬遊客的到來。1992 年,旅遊業僱用了 1,693,005 名工人(佔總勞動力的 5.1%),其中直接僱用了 923,822 人,間接僱用了 769,183 人。旅遊業蓬勃發展,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帶動就業。在旅遊業從業人員總數中,酒店業佔37%,飯店餐飲業佔26%,休閒娛樂業佔11%,紀念品業、旅行社等相關企業佔26%。鑑於該行業的重要性,泰國旅遊局與其他機構密切合作,通過促進對旅遊相關設施的投資,有效地開發旅游資源。
商業服務
泰國經濟的持續擴張導致對商業服務的需求增加,包括法律、廣告、就業和綜合管理。1997 年,法律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最高,而廣告在金融危機中首當其衝。1998 年對包括兼併、收購和收債在內的金融重組服務的需求仍然很高,這導致該部門的就業人數增加。例如,一家會計公司在 1997 年將其債務重組部門從 2 人擴大到 20 人。頂級國際諮詢公司在泰國設有辦事處,包括 Baker & McKenzie 和 Tilleke & Gibbins。Andersen Consulting 和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進行管理諮詢;Arthur Andersen 和 Price Waterhouse 會計;和J。
零售
零售部門由百貨公司、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組成,其中大部分是本地公司。國際零售商包括家樂福、7-11、瑪莎百貨和萬客隆。
食物
截至 1999 年,泰國有 639 家國際餐廳和 328 家當地餐廳,以及大約 15,000 家快餐店、中級家庭式餐廳、咖啡店、麵館、特色食品店和外賣店,為食品服務業提供了動力。它還擁有 2,350 家酒店、364 家度假村和 784 間平房,其食品銷售額高於餐館。1998年食品總銷售額達538.5萬美元。1992 年,餐館和食品店僱用了大約 440,000 名工人。儘管由於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泰銖貶值,食品服務銷售額的美元價值下降,但根據實際銷售額,該行業增長了 7%。
金融服務
泰國有34家商業銀行,其中國內13家,外資21家。外資銀行包括美國銀行、大通曼哈頓和花旗銀行。領先的本地銀行包括 Krung Thai Bank,擁有 646 家本地分行和 10 家海外分行;盤谷銀行PCL,擁有526家本地分行和21家海外分行;泰國農民銀行,擁有497家當地分行和12家海外分行。由於金融危機,一些地方銀行已被政府接管,正在進行重組並最終私有化。公共金融部門包括為特定目的而設的銀行,包括 1) 用於小額儲蓄存款的政府儲蓄銀行;2)農業和農業合作銀行的農業信貸;3)政府住房銀行中低收入住房抵押貸款;4) 泰國工業金融公司的工業發展項目;5) 進出口商進出口銀行。其他金融服務包括金融公司、抵押貸款人、人壽和非人壽保險公司以及金融合作社。
工會和問題
根據勞工部的數據,1999 年,泰國共有 1,087 個私營企業工會、44 個國有企業工會、19 個工會聯合會、8 個工會理事會、226 個雇主協會、3 個雇主協會聯合會和 10 個雇主委員會保護和福利。這些自願組織的成員可能從 250 到 8,000 名工人不等。在紡織、娃娃、人造花製作等特定行業,可以預期工會成員中的大多數將是女性。然而,女性工會領導人在泰國很少見。
與過去 17 年相比,1997 年經濟衰退的影響之一是勞資糾紛顯著增加。這些案件中約有 80% 涉及徵收遣散費。
由勞動和社會福利部領導的不同政府機構確保工作條件,特別是工廠的工作條件符合法定標準。然而,儘管定期檢查,工廠的工作條件仍需改善。一項研究報告稱,每年有超過 20,000 名泰國工人遭受職業困擾。1993 年,在一場造成 188 名 Kader 工人死亡的悲慘大火之後,工人健康與安全委員會成立。
一般來說,泰國工人抱怨工資低、工作時間過長和醫療福利不足。許多研究都特別指出紡織業的工作條件最惡劣,其特點是震耳欲聾的噪音、光線不足、醫療設施不足和通風不良。每年,該行業約有 30% 的女工因棉塵顆粒而患上棉塵病或“棉病”。同時,其他行業的女性也同樣遭受其他職業危害。
根據 1998 年的勞工統計,在工傷賠償基金所涵蓋的 186,498 宗案件中,67.8% 的臨時傷殘需要請假少於 3 天,29.7% 的臨時傷殘需要請假超過 3 天,2% 涉及永久部分傷殘。殘疾,而 0.4% 涉及死亡。
泰國 1997 年憲法規定男女享有平等權利和保護。然而,各種調查結果顯示,泰國女性在職業發展和工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歧視。私營部門的大多數雇主僅在工資率存在差異時才僱用女性。通常,由於對女性外出工作的傳統態度,公司寧願不僱用女性或提拔她們擔任更重要的工作。同樣,女性也不被優先考慮進行技能培訓和提升,因為她們無論如何都不太可能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婦女通常受僱於勞動密集型行業、服務和娛樂工作以及非正規部門。
泰國旅遊業的負面後果之一是婦女和兒童賣淫,尤其是那些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或僅完成前 6 年教育的婦女和兒童。法律禁止 18 歲以下的女性在夜總會、舞廳、舞蹈學校、浴室和按摩院以及酒店工作,但是,沒有足夠的政府人員進行檢查。
國際社會嚴厲批評泰國在其工廠和妓院或賣淫場所中大量使用童工。童工不僅涉及泰國兒童,還涉及鄰國移民工人的子女。確定泰國童工的確切人數是困難的,因為父母或公司不願與當局合作,因為害怕被起訴或失去收入。不同機構對泰國賣淫兒童人數的估計相互矛盾。估計範圍從泰國政府的 40,000 (1997) 到國際組織 End Child Prostitution 的 200,000 (1997) 和 BBC 新聞的 400,000 (1998)。根據《勞動保護法》(1998 年)的規定,15 至 18 歲的人只能從事非危險工作,並且必須獲得勞工部的許可。此外,他們不能在晚上或節假日工作。
在 1990 年代中期,只有 40% 的泰國勞動力完成了中學或中學後教育。中等教育的入學率正在緩慢增加,儘管與該地區其他國家相比仍然較低。正規中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從 1997 年的 64.8% 提高到 1999 年的 70.6%。 1999 年的《新教育法》按照 1997 年憲法的規定,規定將義務教育從當前任期延長至 9 年。 6 年,到 2004 年實施 12 年免費教育計劃。此外,該法案降低了中央部的權力,有利於在未來 3 年內建立新的學區。
在發展初期,泰國過於重視發展初等教育,從而損害了中等和高等教育的質量。因此,泰國在科技研發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這意味著其勞動力沒有能力應對高科技行業的新興機遇。因此,從事這些行業的公司選擇在其他亞洲國家設立業務中心。直到 1997 年金融危機之後,泰國才開始關注教育體系的完善。
多年來,泰國政府制定了不同的戰略來提高其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世界銀行,2000)。這些計劃包括職業培訓促進法(1994 年)、培訓免稅法令(1995 年)和技能發展基金(1997 年),它們為經批准的可提供技能認證的培訓課程提供低息短期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