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位置和大小
構成美國大陸的 48 個州位於北美洲,介於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間。夏威夷州位於太平洋中部,位於北美和亞洲之間,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最西北角。美國還控制著加勒比和太平洋的一些小島。該國是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國。它的總面積為 9,629,091 平方公里(3,717,792 平方英里)。這個總數包括 50 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但不包括該國的領土和屬地。在這片領土中,陸地面積為 9,158,960 平方公里(3,536,274 平方英里),水域面積為 470,131 平方公里(181,517 平方英里)。美國的面積約為俄羅斯的二分之一,略大於巴西或中國。它與加拿大(8,893 公里或 5,526 英里)和墨西哥(3,326 公里或 2,066 英里)有很長的邊界。該國的總邊界長 12,248 公里(7,610 英里)。美國東部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接壤,而西海岸與太平洋接壤。阿拉斯加地區與北冰洋接壤。該國總共擁有 19,924 公里(12,380 英里)的海岸線。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比巴西或中國略大。它與加拿大(8,893 公里或 5,526 英里)和墨西哥(3,326 公里或 2,066 英里)有很長的邊界。該國的總邊界長 12,248 公里(7,610 英里)。美國東部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接壤,而西海岸與太平洋接壤。阿拉斯加地區與北冰洋接壤。該國總共有 19,924 公里(12,380 英里)的海岸線。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比巴西或中國略大。它與加拿大(8,893 公里或 5,526 英里)和墨西哥(3,326 公里或 2,066 英里)有很長的邊界。該國的總邊界長 12,248 公里(7,610 英里)。美國東部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接壤,而西海岸與太平洋接壤。阿拉斯加地區與北冰洋接壤。該國總共擁有 19,924 公里(12,380 英里)的海岸線。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它與加拿大(8,893 公里或 5,526 英里)和墨西哥(3,326 公里或 2,066 英里)有很長的邊界。該國的總邊界長 12,248 公里(7,610 英里)。美國東部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接壤,而西海岸與太平洋接壤。阿拉斯加地區與北冰洋接壤。該國總共擁有 19,924 公里(12,380 英里)的海岸線。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它與加拿大(8,893 公里或 5,526 英里)和墨西哥(3,326 公里或 2,066 英里)有很長的邊界。該國的總邊界長 12,248 公里(7,610 英里)。美國東部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接壤,而西海岸與太平洋接壤。阿拉斯加地區與北冰洋接壤。該國總共擁有 19,924 公里(12,380 英里)的海岸線。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長 248 公里(7,610 英里)。美國東部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接壤,而西海岸與太平洋接壤。阿拉斯加地區與北冰洋接壤。該國總共擁有 19,924 公里(12,380 英里)的海岸線。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長 248 公里(7,610 英里)。美國東部與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接壤,而西海岸與太平洋接壤。阿拉斯加地區與北冰洋接壤。該國總共擁有 19,924 公里(12,380 英里)的海岸線。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該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位於東海岸,幾乎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之間。首都人口為 519,000,但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人口為 7,428,162,其次是洛杉磯,人口為 3,633,591,芝加哥為 2,799,050。
人口
2000 年 7 月,美國的人口估計為 275,562,673 人。女性人數略高於男性,人口中每女性對應 0.96 名男性。這種現像在老年人中最為明顯,部分原因是女性壽命更長。在美國,男性的預期壽命為 74.24 歲,而女性為 79.9 歲。老年人是人口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因此導致了美國人口的“老齡化”(老齡化)。2000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2.64%。與此同時,14歲及以下的美國人佔總人口的21.25%。導致人口老齡化的最重要因素是嬰兒潮一代(二戰後人口快速增長或出生“繁榮”時期出生的人)的老齡化。在接下來的十年中,許多嬰兒潮一代將達到退休年齡,給醫療保健和退休系統帶來新的壓力。到 2030 年,美國的老年人口將翻一番。
在經歷了 20 世紀初人口急劇增長的時期之後,美國人口現在正以每年 0.91% 的緩慢速度增長。到 2010 年,預計人口將達到 297,976,000 人。出生率為每千人14.2人,死亡率為每千人8.7人死亡。生育率為每名婦女生育 2.06 個孩子。因此,生育率穩定在更替水平(在這一點上剛好有足夠的新生兒來替代孩子的父母)。人口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出生率的結果,而是因為移民。美國每 1000 人中約有 3.5 名新移民進入美國。1998年,有660,477名合法移民進入美國。此外,估計有50萬至100萬非法移民。
美國人口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人口之一,並且由於移民和出生率的差異而不斷變化。1970 年,非白人少數民族佔人口的 16%,但到 1998 年,這些群體佔人口的 27%,估計到 2050 年,少數民族將佔人口的 50% 以上。目前,白人佔人口的 72.2%。非洲裔美國人是最大的少數群體,佔總人口的 12.6%,其次是西班牙裔人,佔 10.6%,亞洲人佔 3.7%,美洲原住民佔 0.8%。然而,在 2005 年至 2010 年間,西班牙裔預計將超過非洲裔美國人,成為最大的少數群體。美國最大的民族是德國人(42.9%),其次是愛爾蘭人(28%)。
美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農村國家,但到了 20 世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2000 年,76% 的美國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53% 的人口居住在全國 20 個最大的城市中或附近。美國現在有 9 個城市的人口超過 100 萬。按規模排列,它們是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斯頓、費城、聖地亞哥、鳳凰城、聖安東尼奧和達拉斯。此外,還有一些城市,包括底特律和聖何塞,人口接近 100 萬。
儘管國家面積很大,但美國的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美國每平方公里有 28.4 人(每平方英里 73.5 人)。然而,這種密度是不均勻的。例如,紐約市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8,880 人(每平方英里 23,000 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州是新澤西州(每平方公里 386 人,或每平方英里 1,000 人)。阿拉斯加的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不到 1 人(大約每平方英里 1 人)。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流動性最強的人口之一。儘管 84% 的人口與過去 5 年居住在同一住宅中,但美國人在其一生中平均會搬家 6 次。
製造和建築
1990 年代強勁的經濟為許多美國製造公司創造了創紀錄的利潤。1999 年製成品的銷售總額為 3549 億美元。其中一個結果是增加了對新工廠和設備以及新產品研發的投資。工人生產力的提高也促進了工業利潤。自 1995 年以來,按行業劃分的新投資增長了 9%。
在製造業中,耐用品(設計使用 5 年或更長時間的產品)佔國家 GDP 的 9.5%,而非耐用品,如食品或衣服,佔 GDP 的 6.9%。2000年,主要耐用品是電子產品、汽車、工業機械、金屬製品、木材和木製品以及其他運輸貨物(包括飛機和航空航天設備)。1999年,耐用品製造業從業人員1110萬人。主要的非耐用品部門是食品和食品、印刷和出版、化學和製藥、橡膠和塑料、紡織和服裝以及煙草。1999 年,有 744 萬美國人在經濟的非耐用品生產部門工作。
由於產量增加,製造業的許多美國工人每週工作 40 多個小時,以滿足需求。1999 年,製造業員工平均每週加班 4.6 小時。製造業的平均收入為每小時 13.24 美元。這標誌著收入比上一年增長了 3.3%。1999 年,美國製造公司的總產能約為 82%。相比之下,在整個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初期,這些公司的平均產能僅為 76%。製造業生產率增長最大的是電子、工業機械和汽車生產。
1999 年,有 640 萬美國人從事建築業。同年的新建築總價值為 7640 億美元。這包括地方、州和國家政府價值 1721 億美元的建設。新建房屋166萬套,竣工商業結構29.97萬個。
能源與採礦
美國生產了 74% 的能源需求。該國擁有大量煤炭、天然氣和水力發電資源。美國擁有第六大天然氣儲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之一。美國也是第三大煤炭出口國。該國擁有第十二大石油儲量,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美國消費的石油中約有 57% 是進口的。全國大部分石油生產集中在阿拉斯加、德克薩斯、路易斯安那和加利福尼亞。儘管美國能源公司的利潤自 1990 年以來翻了一番,但許多公司已將精力轉移到海外開發新油田。美國最大的 15 家能源公司現在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能源領域的整合有所增加。1999 年,埃克森美孚與美孚合併,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私營能源公司,價值 810 億美元。2000 年,雪佛龍和德士古宣布合併。美國石油價格上漲導致了始於 2000 年的經濟放緩。
1997 年美國的非燃料礦產產量達到 396 億美元。主要礦物包括鋅、鉛、金、鐵礦石、磷酸鹽和鉑。11 個州佔總產量的 56%。還生產了價值 267 億美元的礦產品。主要商品是碎石、水泥、銅、沙子、石灰和粘土。其中許多產品用於建築行業。1999 年,採礦業僱傭了大約 535,000 人。
信息技術
美國經濟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是 IT。這包括為企業和政府開發計算機軟件和計算機應用程序,以及新的通信方法。IT 部門還涵蓋集成新技術的系統。例如,IT 包括連接互聯網訪問和移動電話的系統。儘管 IT 僅占美國 GDP 的一小部分(2000 年為 8.3%),但它卻佔新產出的三分之一。此外,在 2000 年企業採購支出增長 14% 中,IT 軟件和服務支出佔 11%。IT 還對個人收入增長 30% 負責。這一經濟部門所涉及的大部分技術都是在 1990 年之前發明的,包括個人電腦、傳真機、手機和互聯網。
零售
零售和批發貿易自 1993 年以來實現了大幅增長。到 2000 年,零售和批發貿易僱用了私營部門所有工人的 25%,佔所有企業的 19.3%。這些行業的強勁銷售得益於生產力的提高。自 1995 年以來,工人的平均生產率每年提高約 5%。零售業的工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99 年,零售工人的平均工資為每小時 9.08 美元,而全國平均工資為每小時 13.24 美元。此外,零售工人通常每週工作不到 40 小時(平均只有 29 小時),而且通常沒有醫療保險和退休等福利。
銷售額和生產力的提高為許多零售商帶來了可觀的利潤。然而,許多公司無法與沃爾瑪、凱馬特和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公司競爭。到 2001 年,該國許多歷史最悠久、最受尊敬的公司——包括 Montgomery Ward 和 Bradlees——都破產了。沃爾瑪是全國第一大零售店,2000 年,在所有美國公司(包括福特、微軟和埃克森美孚等公司)中,它的總銷售額僅次於通用電氣,位居第二。排名第二的零售公司是家得寶。伴隨這一趨勢的是夫妻店(小型、獨立、通常是家族企業,通常涉及零售企業,如加油站和社區雜貨店)的緩慢消亡。零售業增長最快的部分之一是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業務)。美國目前在電子商務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00 年,電子商務在美國的價值為 350 億美元,因為有 1100 萬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買產品。然而,對該行業大幅增長的初步估計並未實現,許多在線公司一直在努力實現盈利。政府官方估計,到 2005 年電子商務價值將達到 8000 億美元,但新的估計數字僅為 2300 億美元。對該行業大幅增長的初步估計並未實現,許多在線公司一直在努力實現盈利。政府官方估計,到 2005 年電子商務價值將達到 8000 億美元,但新的估計數字僅為 2300 億美元。對該行業大幅增長的初步估計並未實現,許多在線公司一直在努力實現盈利。政府官方估計,到 2005 年電子商務價值將達到 8000 億美元,但新的估計數字僅為 2300 億美元。
關島
作為結束 1898 年美西戰爭的《巴黎條約》的一部分,關島成為美國的一部分。該島目前是該國的附屬國,但關島的許多人尋求英聯邦地位,如波多黎各,這將賦予該領土更多的自治權和對其政府和經濟的控制權。該地區有一名民選州長和議會,並向美國眾議院派出 1 名無投票權代表。
關島位於太平洋,面積為 541 平方公里(211 平方英里)。它的人口是150,000。全港GDP為46億元,人均GDP為24,000元。關島使用美元作為其貨幣。美國在關島有大量軍事存在,有 23,000 名士兵及其家屬。關島經濟的主要產品和產業包括石油產品、旅遊業、零售業、建築材料和漁業。其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和日本。
1997年,關島共有2707家企業,從建築公司到零售店,包括酒店和各種服務公司。1997 年關島的總就業人數為 42,477 人(這不包括軍隊和從事自給農業和漁業的人)。旅遊業在香港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酒店和汽車旅館在 1997 年的收入為 4.6 億美元,而旅遊商店和紀念品企業的銷售額為 4.159 億美元。零售業的總銷售額為 18 億美元。員工總數為 15,334 人。有兩個因素幫助維持了零售業的增長。首先是對軍人家庭的銷售。二是面向外國遊客的銷售。關島允許遊客在不繳納銷售稅的情況下購買商品。由於關島的美國產品比日本便宜,這項稅收減免進一步降低了成本,並使該島成為日本遊客購物的熱門站點。該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K-Mart 商店的所在地。
在零售和旅遊之後,包括法律、醫療、維護和運輸服務在內的所有其他服務行業的總收入為 11.8 億美元,從業人員 15,336 人。製造業和建築業只佔經濟的一小部分。1997 年,製造業僱傭了 1,320 名員工,收入為 1.64 億美元。建築業僱傭了 7,094 名員工,收入為 5.05 億美元。
在 1990 年代,關島的經濟顯著擴張。儘管在這十年中建築業下降了 29%,但大多數其他經濟領域都取得了可觀的收益。零售額增長了 65%,而批發收入增長了 120%。服務收入增長了 81%,製造業增長了 49%。這種增長導致通貨膨脹率高於美國平均水平,分別為 4% 和 1.7%。在不久的將來,經濟可能會繼續增長。該島對糧食進口和旅遊業的依賴使其容易受到主要貿易夥伴價格上漲和經濟放緩的影響。
處女群島
美屬維爾京群島的領土由加勒比地區的 3 個島嶼和小島礁(低島或礁石)組成。三個主要島嶼是聖克羅伊島、聖托馬斯島和聖約翰島。這些島嶼的總面積為 350 平方公里(135 平方英里)。全境總人口125,000。大多數人口住在聖克羅伊島和聖托馬斯島(只有大約 4,500 人住在聖約翰島)。
1997年,維爾京群島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3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7萬美元。維爾京群島的經濟僱傭了大約 41,800 名員工。還有更多依賴旅遊業的季節性工作,並且有一部分人口在正常企業之外從事自給農業和漁業。主導產業是旅遊業。島上還有重要的零售業和一些小型煉油業。該領土的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和波多黎各。這些島嶼的大多數公民是非洲裔(75%),但也有一個重要的白人社區從美國(13%)和波多黎各人(5%)移居這些島嶼。
由於它們作為海軍港口的戰略重要性,美國在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以 2500 萬美元從丹麥購買了現在的美屬維爾京群島。這些島嶼於 1970 年被授予自治權,並且仍然是未合併的美國領土。
旅遊業在維爾京群島的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它不僅為直接從事旅遊相關活動的人們提供收入,而且還推動了經濟的零售和服務部門。大多數主要的美國航空公司和世界上許多主要的郵輪公司都為這些島嶼提供服務。每年約有 200 萬遊客參觀這些島嶼。包括旅遊和零售在內的服務在 1997 年創造了 18 億美元的收入。自 1990 年以來增長了 20%。零售商和批發商僱傭了大約 9,000 人,而其他服務——包括住宿、交通和個人服務——僱傭了 10,600 人。
工業,主要是石油生產和建築業,僱傭了 3,500 名工人,總產值為 2 億美元。少數金融機構在島上設立了自己的辦事處。包括銀行、保險和房地產在內的金融服務業僱傭了大約 1,900 名員工。
維爾京群島的經濟在整個 1990 年代保持穩定,但旅遊業經歷了一段緩慢的時期——有時甚至是負增長。犯罪和高昂的成本促使許多遊客前往加勒比地區的其他地方。結果,幾家主要航空公司削減了對該地區的服務。一項將政府工作人員人數從 12,000 人削減至 10,200 人的改革計劃導致失業率略有上升。這些因素將繼續制約經濟並限制未來增長的潛力。